《沸腾十五年》读后感 第2页

  有田溯宁,跟王志东一样,20几岁的他也是一个对《硅谷热》着迷的年轻人。不仅如此,他还有意识地试图从书中"寻找到心目中的大师或者楷模"。而后来那本讲述乔布斯早年创业故事的小册子--《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ing》(中译名:旅程就是回报),肯定让他受益匪浅,以至于乔布斯在他心中变成了"一个不逊于雷锋、杨振宁、陈景润、居里夫人的英雄"。

  还有张树新。她干脆把读书视作"寻求答案的唯一方式",因为读书不仅让她"充满力量, 内心平静",还能"理解身边很多生活现象和人"。这位中国互联网史上最著名的女商人,还在中国科学院从事"企业战略研究"期间就阅读了大量关于商界"英雄人物"的书籍,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她应该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梦想"成为柳传志那样的IT 业开拓者",而那些阅读积累也为她日后式"下海"奠定了知识与思想基矗

  这些人都在相似的年龄不约而同地迷恋起《硅谷热》这样的书,他们的阅读动机应该不仅仅是为了"活着"。一定还从书中获得了某种热量,或许还隐约感觉到自己的潜在能量--可能是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的能量。而眼前这本《沸腾》无疑也是一部蕴含热量的作品,它不是第一本有关互联网的启蒙读物,却生动而完整地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淘金热"故事,一群"淘金者"的故事。

  我觉得中国人从来都不缺乏创新的内在潜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缺乏的是一扇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以至于常常误以为自己正栖息的某个"组织"代表整个世界。而一部优秀商业作品的精神价值,可能正在于此。它应该能够让这个国家的年轻一代看到"另一个世界",能树立起一批既具"英雄"气质、又和蔼可亲的榜样--不是因为拥有巨额的物质财富和显赫的社会地位,而是因为他们的确具备一种可贵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力量。这包括他们的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包括他们的追求卓越、自强不息,也包括他们在愚蠢行为过后的自省之举和大勇之气。

  "沸腾"过后,需要这样一种"升华"。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们,读到这部《沸腾》中的其人其事时,还有"沸腾"的激情吗?还会有20年前王志东、田溯宁们第一次听说乔布斯时那种迷恋式的热情吗?

  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资讯过剩的年代。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懂得的越来越少;我们越来越强调"效率",越来越淡化"效果"。"信息爆炸、知识贫乏"正成为不可否认的现实,也是那个叫互联网的"幽灵"带给一代人的头疼难题。

  可是,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泛滥无际的数字化资讯与凝聚心血的经典作品之差距,并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时候,这苦恼可能就会少得多。如果真如歌德所言--"阅读是读者和作者间的一次合谋",那我们应该具备这种"合谋"的精神和激情--这是一种田溯宁式的浪漫激情。这情景肯定是这部《沸腾》期望实现的,也是这个"快餐阅读"时代正迫切呼唤的。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