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材”到“人才”读后感

从“人材”到“人才”读后感
 离开华地已经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果断放弃了曾经执着的梦想。辗转反侧、深入思考,却久久无法给出自己一个固定的答案。直到看到王总的《从“人材”到“人才”》以后,我终于明白了,选择离开或许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举动,因为我的真的离自己的梦想很远很远。

  看到王总的文章,是在一个宿醉后的清晨,或许因为酒精的作用,那天早上我醒的特别早,打开QQ,一篇让我极度气愤又极度恶心文章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作为一代批判现实主义浪漫文豪,我怎能忍受被别人如此羞辱和诋毁?于是,我便在上班之前用手机写了以下内容:

  “看完以后我只能说,想法是好的,初衷也是没错的!但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偏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呢?与其在这里长篇大论的讲官僚,不如安下心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大学生培养工作究竟有没有做到位,把“人材”向“人才”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在按照原有的轨迹在运转?与其在这里高谈阔论的去追究一些表面上的客观因素,不如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企业每年会有这么多的“人材”流失?我相信,每个走进华地的大学生都不是认为自己是所谓“人才”。而是大家都是怀着一颗追梦的心,才会聚集到一起!”

  没想到我此评论一出,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响应,更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如此快的被所谓的“法西斯”给和谐掉。

  王总说:“80末、90后大学生的个性更加自我,对工作、职业的态度也更加随性,不喜欢一成不变、重复繁琐的工作,对挫折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偏弱一些。而我们零售行业的工作环境和特点,也容易让他们产生逃避心态。”对与这句话,是我最无法苟同的。请问“自我、随性、适应力弱”这些时尚的贬义词,是王总亲身感受还是随便意淫出来的东西?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我相信在我们入职的一年中,王总能够在工作中见到我们的机会几乎为零。既然没有亲自见过我们,又何谈了解我们?在毫无交集的情况下,作为一个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说出这一连串空话、套话,是不是有点太过于不负责任了?

  说实在的,从华地一路走来,我的确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更付出了很多。相信大部分的10届的大学生,都和我一样,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开始的。汗水和泪水交织昨天,我放弃了吗?答案是没有!因为我在为梦想执着,我相信企业会给我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可面对朝九晚五、双休的事业部工作我为什么放弃了?因为谎言,华地最擅长的工作就是编织谎言。为什么我要用编织这个词,而不用编造这个词去形容华地的谎言?因为在华地编织这个谎言的同时,也在编织这我们的梦想,但到头来,我们的梦想还是被谎言无情的践踏和蹂躏了。

  与其说我们工作更自我,不如说我们工作更自信;与其说我们工作更随性;不如说我们工作更个性;与其说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弱,不如去思考华地提供给我们的环境值不值得我们去适应。有些东西一旦在脑子里根深蒂固了,就很难根除。带着这些世俗的、无法根除的观念去谈创新、谈灵活,就好像裤裆里拉胡琴——扯蛋!

  在事业部的工作中,我曾经看到过一份不知道是哪位“大仙”做的大学生离职分析报告。看完后我就无语了。报告中出现的最多的一句话叫:“和企业文化不符”。试问,华地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什么叫和企业文化不符?如果您回答不了我这两个问题,那就证明您这份报告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真正分析出了大学生离职的原因,更不会深入的思考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是否在按照初衷正常的运转。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