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对于艺术电影发展策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其市场之路、票房的问题。相关文献有尹鸿《探索商业与美学的平衡》[8]、彭可《艺术电影如何突出重围?——浅谈当下内地艺术片推广的几种态势》[9]、唐玲玲、梁辰凌子、王冠《“互联网+”下我国艺术电影发展的新出路》[10]。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好莱坞及法国的情况,以期为中国艺术电影提供借鉴,如彭侃研究了法国及美国艺术电影的发展策略[11]、徐枫通过分析好莱坞与法国电影两个体系论证了支持艺术电影的必要性[12]。蒲剑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借鉴广告学原理探讨了营销方案[13]。赵翌通过分析个案来探索国产艺术电影的发展思路[14]。朱颖瑛《国内艺术影院建设现状初探》一文研究制约艺术影院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15]。票房和口碑是衡量电影的两个维度,在口碑较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其票房来增强艺术电影的影响力确实是好办法,但是学界对于如何做好口碑营销并没有给出较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建议。另外,艺术电影在市场定位上的局限性注定了其无法与商业电影抗衡,怎样有效提高影响力这个问题,依然是需要仔细研究的方面。
第四,从笔者梳理的期刊论文文献来看,对电影艺术性的分析较多,如阎延提出了电影的说教意义、娱乐意义、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16]。研究艺术电影的相关理论比较少,重要理论基础为作者电影论。书籍《电影史:理论与实践》[17]给予笔者启发,实在论在此项研究中或许可以尝试。
1.3研究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国产艺术电影在票房上频频取得突破,但这并不能说明整体艺术电影生存处境得到了改善。中国国产艺术电影的现状是怎样的、究竟处于怎样的困境中、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国产艺术电影的影响力以及它的出路在哪里,这是本课题重点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1.4研究手段
本课题将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已有的相关成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发现研究薄弱环节;其次运用随机访谈、理论探讨、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国产艺术电影的具体生存困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对策。
1.5研究意义
电影是一门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具有商业性和大众性,而艺术电影作为电影中的重要门类,富有艺术性、审美性、教育性和批判性等特点。艺术电影和音乐一样,不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不俗的影响力,称其为电影界的“阳春白雪”也不足为过。同时,艺术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电影文化高度,其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标尺,也是全球化语境下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欧洲,艺术电影象征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政府以各项补贴和专项基金的方式对其发展表示大力支持,也有如伯格曼、费里尼等诸多优秀的艺术电影导演。在美国,除了专门出品商业类型片的好莱坞,还有一些独立电影人为艺术电影而不懈坚持着。
1.6 理论基础
在谈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时,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笔者把研究对象放在中国电影的文化语境中,以过去五年的国产艺术电影发展状况为研究前提,站在电影史的视点下进行讨论。当下即将成为历史,“历史就是阐释”,现阶段发生的乃至以后发生的都可以从过去里找到蛛丝马迹,也可以找到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本研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实在论。实在论观点认为,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就要回答怎样(发生)和(发生)什么的问题,实在论的研究对象是可见现象的结构或机制,对这些很难直接观察到的机制的假说性描述,就是实在论者的主要任务[18]。那么对于电影史的研究来说,实在论是相当合适的。因为电影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艺术形式,也是经济结构,还是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从出现伊始就参与到许多的关系网络中。用另一种话说,电影是一个开放系统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有许多成分和因素,研究电影的发展不能只研究其本身的镜头、影像与叙事,还要去关注电影产生的特定时代、社会状况、技术发展以及文化氛围等。因此,笔者将以实在论的观点,展现国产艺术电影生成机制的运作和特定的现象中诸多机制的结合。 当前中国国产艺术电影的生存困境及其出路研究(3):http://www.chuibin.com/xinwen/lunwen_205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