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女性在战争背景下的生存困境《羊脂球》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

时间:2025-07-31 22:24来源:100289
战争是文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极端的环境利于塑造具有冲突性的文学角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战争文学。莫泊桑与丁玲同为战争的亲历者,作家的敏锐与本能让他们对战争产生了深刻

摘要:《羊脂球》与《我在霞村的时候》都塑造了战争中的受难女性形象,羊脂球与贞贞。本文主要从比较的视野对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将羊脂球与贞贞放在战争背景下进行比较,对女性在战争中面临的生理与精神上的双重生存困境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生存困境;  女性形象;  羊脂球;  我在霞村的时候

Abstract:"Boule de suif" and "When I was in Sha Chuan" both shaped the images of women in the war, the fat balls and the virginit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wo female images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compares suet balls with Zhenzheng in the context of war, and discuss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spiritual dual survival dilemmas faced by women in the war.

Keywords: Survival dilemma;   Female image;  Boule de suif;   When I was in Sha Chuan 

目录

一  女性肉体之痛 4

    1.女性地位的弱化 4

    2.女性肉体的符号化 5

    3.女性贞操的象征化 6

二 女性精神之殇 6

    1.肮脏与高贵之辩 6   

    1.1反抗与顺从 7

    1.2牺牲与背叛 8

    2.灵与肉的双重打击 8

三 《羊脂球》与《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文化差异 8

1.旁观视角与主体意识 9

2.结局的中止与完结 9

2.1中止式的讽刺与对比 9

2.2完成式的觉醒与蜕变 9

3.文化差异 9

四  致谢 12

五 参考文献 13

引言

当下研究视野越来越开阔,女性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这与社会进步、女性地位的日益提高密不可分。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女性研究不断发展壮大,涵盖了女性史、女性文学等方方面面,文学作品里的女性形象不同于以往的单薄、片面,变得立体、丰满起来。

但女性长久以来的弱势并未完全消除,在特殊环境中尤为明显。战争就是一个相对极端的环境,这种环境下对人性的考验往往更加严峻,女性在战争背景下面临着更严苛的生存挑战。本文以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对女性在战争背景下面临的生存困境进行研究。从生理和精神两个层次分别论述女性的生存困境,探究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意义。同时,从文化的角度,探究不同文化语境下女性形象的塑造差异。

正文

战争伴随着鲜血与硝烟,带来无数死亡,永远使人疼痛。经历战争后的思考,也显得尤为深刻。莫泊桑和丁玲两人都亲历过战争,对战争背景下各种各样人物的心理有一定认识。

《羊脂球》以莫泊桑熟悉的普法战争 为背景,是其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成熟的标志。莫泊桑的文学影响深远,许多作家受其影响,丁玲也不例外。《我在霞村的时候》在题材与视角上与《羊脂球》有共通之处,两人都抛开了宏大场景与男性视角,从描述战争中一个承受灵与肉双重折磨的女人的故事入手,来刻画战争背景下人们的群像,从而揭示战争的残酷,流露出对时代的反思。羊脂球与贞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她们身为女性在战争中显得格外渺小,尽管陷入肮脏的泥淖中却保持着纯洁高贵的灵魂,拥有可贵的反抗与牺牲精神。 女性在战争背景下的生存困境《羊脂球》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589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