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情侠模式下的女性形象《绿牡丹》《儿女英雄传》为例(2)

时间:2025-07-31 22:13来源:100284
4 从文化观看女性形象的双重性 8 4.1 个性解放思想对女性的解放 8 4.2 传统伦理思想对女性的压抑 9 5 女性形象的塑造 艺术 10 5.1 鲜明个性的语言描写 10 5

4 从文化观看女性形象的双重性 8

4.1 个性解放思想对女性的解放 8

4.2 传统伦理思想对女性的压抑 9

5 女性形象的塑造艺术 10

5.1 鲜明个性的语言描写 10

5.2 细腻真挚的心理刻画 11

6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侠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和特殊的地位,从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到现代文化社会都有着侠文化的踪迹。侠士是侠文化叙述的主角,主要的目的是称颂侠义精神。侠文化包括传记、传奇、小说、诗歌等艺术形式。侠义小说上可以追溯到《史记》的《刺客列传》中的一些记事,至明代时期的《水浒传》达到了极致,此中女性是侠义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群体。而男女爱情的主题古来就有,至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两者将男女爱情题材表现得十分出色,以致在明末清初诞生了大批的才子佳人小说,其中佳人形象大多出身世宦之家,容貌与才情兼备。

清代前期侠义小说较为沉寂,至清中叶,出现了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绿牡丹》。“故作是传,欲谋其集,谓之曰《绿牡丹》云耶” ,依据“二如亭主人”的序可知《绿牡丹》的作者也许是“二如亭主人”,但是其姓名和生平经历已经无处可考证。小说将武则天以周代唐和庐陵王复辟的历史作为创作的背景,写花碧莲与骆宏勋之间的爱情故事,将江湖斗争和男女爱情联系起来。《儿女英雄传》中的情节是以何、安两家的冤案为线索而开展的,十三妹即何玉凤走南闯北时偶然间救了安骥和张金凤一家。把侠女婚恋作为主线,以侠写情的《绿牡丹》和《儿女英雄传》显示出其独特的时代文化下的个性特征。在情侠融合之下,侠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2 研究意义

清代中叶,出现了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绿牡丹》、《儿女英雄传》等,特别是继承了小说中佳人和侠女形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并不总是在模仿和继承传统,也有很多发展和创新的地方。《儿女英雄传》将十三妹塑造成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女侠,《绿牡丹》中的花碧莲自由选择婚姻对象并且勇敢地追求爱情。“情”与“侠”融合是这类女性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既包含了“侠”的属性,又包含了“情”的属性。为展现“情”在女性形象中的体现,将笔触触及她们的情感和思想,把她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这是历代的女性所不曾具有的,这类情侠融合下的女性形象在整个小说的女性类型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现在武侠小说很受人欢迎,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古龙的《小李飞刀》《陆小凤传奇》等等。通过古今小说的对比,能发现男女情爱和武侠故事在现代武侠小说中的地位可以说近乎是相同的,“情”被提升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探究情侠融合模式的开端,可以发现这个变化的源头应是《绿牡丹》和《儿女英雄传》。 情侠模式下的女性形象《绿牡丹》《儿女英雄传》为例(2):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58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