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本世纪后,有关苏轼的道教丹药研究,逐渐增多,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基本认为苏轼注意丹药,重在养生治病、服食长生、炼丹自娱。如薛亚康《从苏轼赋看其人生哲学的内部构成》(2001年)在结尾处提及对道教外丹的看法,认为苏轼炼丹是为了“得道”;刘文刚《苏轼的养生》(2002年)一文研究苏轼对外丹和药物的烧炼,对外丹的原料丹砂进行了分析;贾喜鹏《苏轼追求神仙长生的心态探析》(2003年)提出了苏轼研究神仙丹药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的重要观点;姜鹏飞《试论东坡词的仙道用典》(2006年)提及苏轼服食丹药是为了实现修仙长生的理想;马强才《凡圣无异居心中有桃源——苏轼对桃花源的新解及其现实意义》(2008年)论述了苏轼注重养生、迷信长生药物的同时倾向内心修为。
近七年来研究更进一步,如田慧玲《苏轼与中国养生文化》(2010年)论述了苏轼的丹药养生情况,对人们服食金石药和草木药的看法进行剖析,并进一步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丹砂的药用价值;贾喜鹏《从道教炼养方式看苏轼的道教信仰——兼及在道教传播史上的地位》(2012年)对前人的重要研究进行总结,阐述了苏轼修炼道教丹药的三个目的;吴昊天《由苏轼的信仰看宋代士人的信仰问题》(2013年)提及苏轼热衷炼丹服食但不滥用丹药;卢晓辉在《论道教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影响》(2014年)和《苏过的道教情结与诗歌创作》(2014年)中从三个阶段:早期批评神仙思想、中年好神仙之说、晚年追求长生方术,分析苏轼对道教的态度;张振谦《苏轼与道教内丹养生》(2016年)则主要叙述苏轼对道教内丹学的接受和运用。
综上所述,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对苏轼与道教丹药的研究逐渐深入。八九十年代的研究进展比较迟缓,但进入新世纪后,相关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由于宋代内丹术兴起,外丹术式微,学界更多地关注苏轼与道教内丹的关系,对外丹的研究就相对薄弱,研究成果较为零散,因而关于苏轼与道教外丹和药物的系统化研究势在必行。
(三)研究设想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苏轼的丹药观点,即他对道教丹药持有怎样的态度?信与疑之间的侧重点在哪里?他炼丹的目的究竟是修仙、养生、娱乐还是求知猎奇?苏轼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四千八百多篇散文,所以本文的难点在于从二十本《苏轼全集校注》中找出关于道教丹药的内容,并做进一步研究,统计其中的道教丹药名目,在苏轼不断变化且自相矛盾的观点中提炼出他最主要的道教丹药观念。
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归纳整理法、文本分析法和概念分析法。查找相关文献,探究学界对苏轼的研究已经做到怎样的程度;归纳整理苏轼的文学作品,再进一步分析文本,得出相应的结论。由于道教的相关术语并不广为人知,就需要通过概念分析对重要的术语进行界定,从而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
二、苏轼对道教“丹药”的研究
(一)“丹药”界定
道教由黄老思潮、鬼神崇拜、神仙思想和阴阳数术合流而形成 ,自东汉建教以来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丹药修炼是其内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丹药修炼指的是修炼道教内外丹,“内丹”是人以天地万物之精气或自身的精、气、神为原料,将其汇聚到脐下三寸处的“丹田”,以身体为丹炉修炼而成;“外丹”是人以金石矿物质及其它药物为原料,以鼎为丹炉修炼而成 。 信疑之间:苏轼道教“丹药”观念研究(2):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