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 TBT 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有四种常用方法(王咏梅、付宝印,2006)。①调查 法。例如,世界贸易组织中的 ZBT 委员会曾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与非成员 国间的与农产品相关的 TBT 进行调查,以此来评估 TBT 对贸易经济的影响。②引力模 型等计量经济方法。如 Moenius(1999)基于 1980-1995 年间的面板数据,构建引力模型, 分析了双边共享标准与国家特定标准对全球贸易的影响。③局部均衡法。例如,Thilmany and Barrett(1997)运用局部均衡法,探究了 TBT 对美国向 NAFTA 国家出口奶制品的效 应。④一般均衡法。如 Gaiorek, Smith and Venables(1992)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对欧 盟区规模报酬递增的几个部门展开了研究。
针对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种常用方法(Florax, Mulatu, Withagen, 2003)。①解释性方法。其主要用于考察一系列环境规制对贸易整体格局的影响,比如 探讨污染型产业是否进行了国家间的转移。②Leontief 方法。其主要用于估量绿色贸易 壁垒对竞争力的影响。③计量经济方法。主要包括 H-O 模型和引力模型,H-O 模型的 主要缺陷在于该模型以多国贸易流量为基础,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对各个国家贸易流量的 不同效应可能会互相抵消,而引力模型是以双边贸易流量为基础,可以避免这一问题(Beers, Bergh, 2000)。本文认为,考察欧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 限制效应,本质上是考察其对双边经贸的影响,所以应采用引力模型最为合适。
针对运用引力模型考察绿色壁垒的影响效应的研究主要有三类(李昭华、蒋冰冰,2009)。①考察总体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总体的双边贸易流量的效应,不考虑具体行业和 产品。②考察某行业的绿色贸易壁垒对该行业双边贸易流量的效应,不考虑具体产品。
③考察绿色贸易壁垒对具体产品进出口的效应。本文的实证研究属于后两类。在 2005 年前后,我国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才逐步向定量分析过渡。廖玫、王瑾(2007)运用引力模型,使用横截面数据,分析所选 16 个国家(地区)的环境规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采用了 1-7 的赋值方法对各国的环境规制严度进行赋值。结果表明, 国外的环境规制并不一定阻碍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但问题在于,该学者并未针 对具体国家的具体规定进行研究,而只是对环境规制强度进行主观赋值。针对于绿色贸 易壁垒这个关键变量的设置,要注意其特殊性,不同于农产品领域,例如许海清(2008), 其在论文中引入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这个连续变量来表示绿色贸易壁垒进行回归,然而在 纺织品服装领域很难找到类似变量。石红莲等(2015)整理了 1989-2012 年美国对我国 纺织品服装行业发起的绿色贸易壁垒事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主观赋值,利用赋值后的 连续型变量进行回归,但是笔者认为这样赋值的合理性有待考虑。田毕飞(2009)应用 引力模型,对德国提高纺织品服装中化学物质残留标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所带 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选取了 2002 年和 1997 年欧盟出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绿色 壁垒规制设置两个虚拟变量带入传统引力模型中进行回归。笔者认为此领域近几年最具 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之一为李昭华等(2009)的研究,其采用引力模型,对 1990-2006
年中国出口欧盟 11 国的四种纺织品服装产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欧盟有关 纺织品服装的一揽子环境规制确实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构成绿色壁垒,文章首次提 出环境规制严度变量的纵向赋值法。但笔者认为该学者对绿色壁垒这个变量的处理也存 在问题,有待完善。 TBT贸易壁垒文献综述(2):http://www.chuibin.com/wenxian/lunwen_20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