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很多国内外的研究者在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青少年亲子沟通方面的研究。研究者们在研究亲子沟通的方面有很多,例如亲子沟通的特点、影响因素、类型等。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内容,产生出一些自己对青少年亲子沟通障碍的理解与思考。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文献:
1、从亲子沟通特点来看
杨晓莉和邹泓提出了大多数青少年与父母进行开放性的表达程度比较低。虽然当今的青少年相对独立,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希望在学习生活上独立自主,但是他们的内心还是想要父母的关心的,希望父母能够抽出时间陪伴他们,与父母进行更多的交流;而父母呢,他们承担了生活的压力,要为了自己的孩子的未来奋斗,可能疏于陪伴孩子,因此,父母更应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加强亲子关系。[1]房超和方晓义也提出了一些父母和孩子的亲子沟通的特点,并且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探讨青少年亲子交流的特点。[2]
2、从亲子沟通的影响来看
王丽娟、于璐和熊韦锐提出了国外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等理论,并对青少年亲子沟通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青少年亲子沟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他们所说的问题是当今社会中的亲子沟通越来越关注亲子沟通中的差异的客观主观感受,他们调查人格对青少年亲子沟通的影响,但是可能并没有考虑到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人格品格构建产生的影响;研究内容上越来越具体和生活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元化,生态化,研究范围越来越大,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3]郑福明主要写了亲子沟通障碍产生的一些原因和如何进行有效亲子沟通的几个方法;文中写了在亲子沟通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父母,在父母运用沟通的方式引导孩子的同时,就一定要充分的尊重自己孩子,理解孩子所需要的,激发出孩子想要表达的自己的意愿,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沟通,才能算是有效的亲子沟通。[4]
3、从亲子沟通类型来看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和房超的文章讲述了亲子沟通的类型的分布范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是不同亲子沟通的类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他们描述了亲子沟通类型分布的明显差异;主要是保护型的亲子沟通是最常见的,其次是多元型的亲子沟通,他们还提出,亲子沟通类型的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多元型亲子沟通在家庭中处理问题是比较好的,而保护型的亲子沟通在家庭的问题处理上最差,放任型和一致型的亲子沟通在家庭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处理方面介于多元型和保护型两者之间;可以看出,多元性的亲子沟通更加适合青少年的发展。[1]
综上所述,通过对各类有关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使我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到了亲子沟通的一些知识,如过程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的还直接提出具体可行方法,这些都帮助了我寻找解决青少年亲子沟通障碍的方法,还对我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障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亲子交流也呈现出一个更加多样化和复杂的问题,这对于如何开展良好的亲子交流以及如何解决亲子沟通障碍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数量少,范围小,研究面窄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借鉴国外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份研究。
青少年亲子沟通文献综述:http://www.chuibin.com/wenxian/lunwen_205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