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机制研究+文献综述(3)
由于从某些方面而言,股东退股机制可以看作是股权转让的特殊形式。研究股东退股权也需要了解股权转让的方式和限制,新《公司法》的第72条有所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旧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份;不够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股东之间可以自由转让部分或者全部的股权;如果要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则必须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其他股东如果不同意转让的则不同意的股东要购买该股权,否则视为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二) 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与缺陷
当然,相对于旧《公司法》而言,新《公司法》在股东退股问题上已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我国旧《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而对于公司股东能否退股根本没有明确规定。于是,对于“不得抽回出资”是否就是指股东不得退股这一问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而如果“不得抽回出资”指的就是不得退股的话,那么紧接着的第35条又给了股东一定的回旋余地,即股东可以通过转让其全部出资的方式间接实现退股。显然这不能算是股东退股制度,因为在遇到公司僵局的时候股东往往会难以将股权转让给他人,这也就造成了股东根本就无法退出公司。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旧《公司法》对于股东的保护是欠缺的,股东一旦发觉利益受损想要退出时,由于受到了第34条的约束导致其无法直接退股。此时,股东有两种选择:第一,放弃退股,继续持有股份;第二,找到合适的人选,将股份转让给他人。假设该股东选择后者,那么根据旧《公司法》第3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有两种选择:将股权转让给公司的其他股东或转让给该公司股东以外的其他人。在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时,或许会很容易找到买家转让股份。可是一旦公司经营不善,前景暗淡时,要找到人转让股份就比较困难了,即使找到,基于公司的状况,或许也会使转让股权的股东利益受损。我们知道,股东投资公司的目的就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显然这样的规定并不能保护股东的权益。
二、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机制的必要性
多年来,法律界一直有专家呼吁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机制。确实,从多方面来看,建立这一制度的确有其必要性。主要看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股东权益最大化
从契约自由原则的角度来看,股东出资组建公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公司的形式来共同经营事业,从而实现其愿望,即股东权益最大化。因此,可以说,公司的股东才是真正的利益主体。不履行契约自由原则的后果将导致股东合法权益的严重受损,从而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最终损害的还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利益。那么,究竟什么是契约自由呢?契约自由原则是指契约权利和义务是有当事人自己设定,契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也是由当事人自由决定。它是对于当事人对自己财产和行为的支配权的尊重。在公司事务中,股东设立公司、经营公司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也应当是基于当事人的契约行为而产生的。一旦公司的设立和存续违反了股东设立公司当初之目的和意旨,那么股东就有权要求退出合作协议,退出公司事业经营。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企业合并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文献综述
下一篇:
消费服务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股利政策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公司资本结构的分析与选择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研究
中煤能源公司的成本控制研究
均胜电子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