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1
Abstract-Ⅱ
目录Ⅲ
一、小学教师威信的含义1
(一)教师“威信”与“权威”的比较1
(二)小学教师威信的内涵-2
二、小学教师威信的影响因素-3
(一)小学教师威信与教师人格特质2
(二)小学教师威信与教师教师专业知识及能力-5
(三)小学教师威信与教师道德品质5
三、小学教师威信树立的路径及具体措施7
(一)树立路径-7
(二)具体措施-8
参考文献-11
附录12
从杜威的民主教育开始,几乎所有的现代教育学流派,都主张削弱和压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身份及话语权,并致力于形成一种“学生中心”且看似师生平等的新型教育秩序,如批判教育学这类学派则崇尚“破坏” ,企图拆除学校篱墙、消除教师控制,而在师生互动交往中适当且必需的教师行为——惩戒、纪律约束和学生行为——服从、 敬畏等在现代教育中都显得不合时宜并轻易地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落下声誉与威望方面的话柄, 这就是口号化的宽容、 尊重及民主等以 “学生中心主义”的幌子侵蚀教师威信的结果,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将与教师威信相关的研究作为师生关系研究的副产品, 研究成果也大多零星地散落在相关教育论著中,认为教师应该更亲近学生,而学生将教师曲解为可以成为好朋友或完全不相干的人, 在这种氛围下就连教师本人也误以为教师可以完全不顾及教师作为长者的影响力,殊不知“绝对”和“极端”需要付出代价,小学教育界也是如此,我们无法对明摆着的小学教师威信及其作用置若罔闻,正如布尔迪约在其论著《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中所言: “传统的教师可以放弃绶带和长袍,甚至可以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但他不能放弃最后的守护——以教师的身份使用教师的语言” 。①一 小学教师威信的含义威信(Prestige) ,是威望和信誉的混合物,是一种精神感召力量。②而小学教师威信则是教师个体集中体现的良好个性品质、专业学识、道德修养等对小学生形成的积极持久的影响力,如此形成的威信能够导致多对一,即学生群体对教师个体的敬畏、尊重、信任与一定程度上的自觉服从,其树立具有师生人际交往背景。但在如今以教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整体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包括教育者在内的许多人容易将威信同权威混淆,如果不加以澄清,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将会导致行为的偏颇。因此需要厘清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探寻小学教师威信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