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将幼儿失范行为定义为幼儿行为偏离或违反某一特定教育情境下教师制定的规范。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形式,从幼儿、教师、环境和规范本身四个角度全面分析幼儿行为失范的具体原因,了解其行为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产物。同时,通过对事件的梳理,归纳总结教师集体活动中的具体干预策略,并以案例的形式说明策略使用中常见的问题。最后,结合原因分析及案例研究,总结性地提出四点教育建议,以使教师理性认识、科学对待幼儿失范行为。40216
[毕业论文关键词] 幼儿;行为失范;教育对策
目 录
一、幼儿行为失范的概念及表现    1
二、幼儿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1
(一)幼儿层面    1
1、好奇、好动的天性    1
2、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机制的不完善    1
3、寻求教师及同伴群体的关注    1
4、身体不适或情绪状态不佳    1
5、自尊心受挫产生逃避心理    2
(二)教师层面    2
1、活动组织缺乏科学性    2
2、座位摆放不合理    2
3、给幼儿贴标签,不公平对待    2
4、与父母制定的规范不一致    2
(三)环境因素    2
1、物理因素    2
2、社会因素    3
(四)规范本身    3
1、规范的制定缺乏民主性    3
2、规范具体内容的不合理    3
三、幼儿行为失范情境下教师应对现状     3
(一)教师应对幼儿失范行为的具体策略    3
1、说明规则    3
2、提醒后果    3
3、忽略    3
4、转移注意力    3
5、鼓励强化适宜行为    4
6、顺从幼儿    4
(二)现状分析    4
四、教育建议    5
(一)用信任消除“恐惧”    5
1、有问必答    5
2、信守承诺,说到做到    5
3、细致体贴,互相帮助    5
(二)用民主取代高控    6
1、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6
2、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6
(三)用理解代替批评    6
1、理解幼儿文化的价值    6
2、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    7
3、理解个体差异    7
4、理解失范行为的特殊教育价值    7
(四)保持家园规范一致性    8
参考文献    9
英文摘要    11
附录    12
幼儿行为失范情境下教育干预问题研究
一、幼儿行为失范的概念及表现
由于学前教育学上尚未对幼儿失范行为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本研究将采用刘冰(2006)对幼儿失范行为的界定,将其定义为:幼儿行为偏离或违背某一特定教育情境下教师制定的规范。[1]
基于这一界定,本文将幼儿的失范行为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注意力不集中,如心不在焉、眼神游离、东张西望等;其次,行为自由散漫,如随意走动、突然站起、坐立不安、未经允许摆弄教师发放的玩具、学具等;再次,破坏集体教学行为,如争抢物品、发出噪声或怪声、随意插话等;另外,影响他人,如与同伴说话、逗弄他人等;最后,拒绝学习,主观上不愿参与集体活动。
上一篇:初中生感恩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班级氛围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浅析以自主学习为主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舞蹈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中班幼儿合作认知水平现状及问题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的分享行为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

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初探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对策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