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游戏中,教师是在幼儿个人认知有困难时选择介入,即困难介入。该教师的介入时机是所有介入时机中最有教育意义的。这说明在尊重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向,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及敏感性,时刻关注教育契机的出现,把握好适当的介入时机。[5]                 
(二)教师介入幼儿角色游戏的方式
在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中,教师扮演着三种身份: 一是教育者身份,二是教育者与游戏者结合的身份,三是游戏者身份。[6]
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妈妈”的一个好朋友要来做客,“妈妈”和“爸爸”买回了好多菜,这时候老师就直接说:“请客是好的,但是不能浪费食物,三个人能吃完这么多菜么?还把菜扔的到处都是!”最后孩子们在收拾蔬菜中结束了今天的游戏。
显然,在该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是以教育者的身份介入了游戏活动,虽然这种介入方式对幼儿有很强的教育作用,但容易打断幼儿游戏,破坏幼儿游戏的创造性和幼儿游戏的主体性。
有一次,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邀请小客人来到家里做客,但是小客人来了之后,“妈妈”和“爸爸”抢着做饭,没人理小客人。小客人在娃娃家转过来转过去,显得特别无聊。这时候教师敲门来到娃娃家说:“有人在家么?怎么只有小客人一个人在啊?主人在哪儿呢?主人怎么没有陪着小客人呢?”
在该活动中,教师用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却用教育者的语言来教导幼儿正确的待客方法。这样做可以指导幼儿游戏的正确方向,但还是偏重教育者,易打乱幼儿的游戏。
  幼儿进行的“娃娃家”游戏,教师是这样的。“娃娃家”区域一片冷清,“爸爸”和“妈妈”在各自玩儿着自己的事情,而“娃娃”(布娃娃饰)被丢弃在地上。这时候老师来到“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对“爸爸”和“妈妈”说:“呀!宝宝怎么躺在地上啊,都发烧了,怎么办啊?”这时候“爸爸”和“妈妈”赶紧带着宝宝到“医院”去了, “妈妈”抱着宝宝在哄着,“爸爸”去挂号交钱,“医生”有模有样的给宝宝做检查。“娃娃家”又恢复了热闹。在另一方面,教师扮演“病人”找医生看病按照挂号、看病、检查、缴费、拿药的顺序,很好的给幼儿做了行为榜样,用自己的行为丰富了幼儿的角色游戏。
上一篇:清末学前教育实践近代化的历程对当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中班情感类绘本教育活动开展的调查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舞蹈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中班幼儿合作认知水平现状及问题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的分享行为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

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初探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