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段小学生不良数学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是在环境的作用下慢慢建立的。也就是说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习惯的养成同样也受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的认知影响。本文就学生自身来看,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由于存在惰性和畏难心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缺失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数学学科在内容上有所增加,在难度上也有所加大。小学低段的数学只是一些数的认识、简单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到高段就乘除法来说计算难度有了明显的增加,每次计算时口算已经达不到计算的要求,需要学生动笔进行列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的规范要求很严格,这样有的学生感觉计算复杂就不愿意去计算。每次遇到计算题学生就要“天马行空”的按照自己的“规范”计算着面前的数学试题,就会出现数位对照不起、进位错误、漏掉小数点等现象。再加上字迹潦草,使得上下的数字不一致的错误现象出现。因此学生心理上认为,这些计算规范繁多复杂,每次计算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认为数学的学习越来越难,付出了时间而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慢慢的就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以看出学生一旦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不良的学习习惯紧跟着出现。
(二)高段小学生自制力不强
高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愿意尝试着用规则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仍缺少相应的自制能力。对于高段小学生来说,他们自己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有时也想去改变现状,但因自制能力较弱,常常不能有意识地做出行为改变,这一时期的学生在自制力与改变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行为与认知冲突。无论是课堂听讲还是课堂作业,他们常常被一些外在的因素所影响,比如有人突然说话便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做作业时当无法独立完成时便放弃努力或直接抄袭别人的作业。当然也会存在一些特别不自觉的同学,知道教师要求交上作业,但需要催促好多次,才能把作业交上,出现拖拉作业的不良习惯。
上一篇: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下一篇:试论小学语文《麻雀》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日常积累研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