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家庭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带有随意性的特点,家长并没有系统教育的意识和行为。有的孩子犯了大错,家长严加批评教育;而孩子如果犯了小错,家长就会得过且过。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大错”是由无数个“小错”铸成的。仔细思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家长没有有规律、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好的,它需要家长有计划地持续不断地对子女施加影响。
2.轻视传统的道德伦理教化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虽然当时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伦理纲常的糟粕,但是它还是有许多与我们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精华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很多人却认为这些内容早就过时,因此全盘抛弃。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对的了。自古以来,传统社会中的《家训》一直是家庭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凭证。它教育、训诫、警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教育他们守规矩、明事理,不仅扩大了他们的知识范围,而且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他们的精神境界。
(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大多数家长在强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忽视了与孩子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他们总是以各种忙碌为理由减少亲子之间的互动。面对子女的进步,他们经常是一笑而过,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减少前进的动力。或是对子女进行物质奖励;而面对子女的过错,大多数家长在此刻出现了惊人的“默契”,他们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对孩子进行训斥、打骂甚至体罚。因为在他们眼中,“棍棒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教导孩子的效果。但是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知道犯了错,却不知错在哪、为什么错。孩子处在发展期,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需要家长耐心的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
1.重说教,轻明理
家长在家庭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以说教为主,看见孩子犯了错误就对其进行严厉的说教,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在这种纯粹理论灌输的前提下,孩子特别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反而听不进去家长的教导,甚至诱发逆反行为。孩子毕竟年龄尚小,认识水平等还不成熟,他们听不进去也不愿听从家长直接的理论教导。因此家长应该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地理论说教,以免引起子女的厌烦情绪,达到“事倍功半”的反面效果。
上一篇:浅析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下一篇:高中政治学讲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原型到紧缩同素近义介...

从道德主体的关系结构谈境域中的道德问题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

幼儿亲子绘本阅读的策略研究

浅析传统民间游戏从幼儿教育视角

亲子游戏对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从乔特鲁德的婚姻爱情看女性悲剧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