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探究(3)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曾经说过诗可以“兴观群怨”。通过诗歌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想法和态度。到了汉代,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规定将儒学作为官方哲学就是为了通过教学能够统一人的思想。因此,此时期的诗歌教学更能够体现政治教化的色彩。口治和目治是魏晋时期主要的诗歌教学方法。口治主要包括朗诵和吟咏;快读浏览以及默读即是目治。“熟读精思”是当时主要鉴赏诗歌的方法。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兴盛,诗歌随之也达到发展的顶峰。此时期的诗歌教学更多张扬的是个性的解读,不要求统一的解读标准,注重诗人在诗歌中个性的流露以及学生对诗歌的自主解读。在宋朝,随着蒙学教材的使用、理学思想的兴盛,诗歌教学中也渗透着理学的思想教化成分。明清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明清政府在科举制的考试形式上实行八股文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诗歌审美性的提升和诗歌的发展。到了五四时期,新诗开始出现,新诗充满着自由、平等、博爱,是滋润心灵进行审美教育的典范,这样的诗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新中国时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审美教学达到了低谷,诗歌教学的政治色彩浓厚。到了80年代初,诗歌的审美教学开始受到重视,1986年初中学教学大纲正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这一目标。与此同时,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学才得到重视。“文质兼美的诗歌学习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走进作品,去了解作品所塑造的画面,所表达的情感,欣赏作品中渗透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可以打开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这是培养学生高雅审美情趣的重要平台。”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性要求
从2000年颁布实行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到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共用了三年的时间。新的课程标准重点阐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设计的思路。高中语文课程相比较义务教育而言,有两个突出的表述:一、强调语文课程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能够让全体高中生获得语文素养,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如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二、语文课程要重视强调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创造力和民族凝聚力。“这两点构成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这两点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的了联系和区别,同时又为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实施、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
母语教育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培养目标。日本语言教育学家西尾实在他的著作《国语教育的构想》中,将母语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听说言语生活的领域”,称之为“地盘领域”。 第二、“读写语言生活的领域”,或称之为“用文字表达的语言的领域”, 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为下一步更深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创造前提。第三、“文化语言生活领域。” 这一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的读写语言主要是关于科学的、哲学的、艺术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师更应注重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和哲学性,不仅要提高学生基本的学习知识和学习技能、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应该注重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课程标准提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最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不也都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里的“理念”部分要注重审美教育问题,这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只有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广大社会成员的审美素养提高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才能够改善和提高,才能够促进时代的不断进步。在语文教育中,语文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艺术美的爱好与兴趣,提高高中生对美的感受力。从产生到现在,诗歌无疑成为了我国文化中的瑰宝。诗歌语言高度集中,感情真挚充沛。其通过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场面进行描述,来抒发真挚的感情或表现现实,正如《文心雕龙•明诗》中所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诗歌具有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音乐美等特点,所以在语文诗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进行字斟句酌、言语表达进行分析欣赏,更要在词句之间赏析出诗歌的情感美。除此以外,诗歌还具有的特点,如鲜明的形象和深远的意境等。其实,诗歌教育与审美教育在本质上是想通的,它们都是一种有关生命和情感的教育。在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美的方法和美的形式积极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诗歌教学,使得语文的审美性成为语文诗歌教学的目标之一,使整个语文诗歌的教学成为一个审美的过程。只有这样,高中语文的教学才能够适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的特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
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情感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地理教材分析的路径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
高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探讨
小学语文高年段写人叙事...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