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高校社工课程设置满意度分析 (3)
个学校为研究对象,对该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评估研究,但是基于样本差异性以及样
本学校所在地区的差异性,研究所得结果只适用于选取的样本学校。随着我国政治、
经济
和文化全方位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社工
课改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有学者提出,中国大学的社会工作课程体
制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实现培养目标应选择哪些课程及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二是各课程间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如何互相配合和衔接”。
关于我国课程设置现状,费梅苹(2002)认为:“基本上是以技术性课程设置为
主,并建议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实用性模式和批判性模式的基本要素,形成融各种模
式之长的社会工作教育反思性课程设置模式。 ”李晓凤(2007)认为:“当今中国高校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采取的是以科目为本的主流传遁模式,该模式十分注重课程的规范化、体系化、学科化,但也缺乏弹性空间,建议在建构以传遁立场的理性主义课程设
计作为主流课程组织框架时,应该加入反思批判的理论取向;并进一步从泰勒课程原
理的线性程序框架出发,提出在课程设置目标定位上增加反思性与启发性元素。 ”刘
斌志(2010)认为“社会工作课程设置需要坚持‘价值优先、能力并重、学生发展为
本、与实践发展与时俱进’等原则,充分考虑到国际标准和经验、现代学习理论与学
科本身的逻辑顺序,形成特色课程,充分吸收技术性、实用性等模式的优点,完善社
会工作的课堂教育、价值教育与实习教育。 ”李精华等(2012)认为, “应从社会发展
状况和社会需求出发,以技术性课程设置为逻辑框架,增加反思模式的基本要素,课
程开设要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加强实习训练课程的课时安排,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形成融各种模式之长的社会工作教育反思性课程设置” 。
纵观多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将国内社工教育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
课程设置、教育目标与社会需要这三者与现有教学条件存在脱节现象,现有课程体系
在确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对社会实际需求的反思不足;(2)现有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
与实践课程教学配置失衡,课堂教学相对较多,实践课程偏少;(3)现有课程体系西
化过重,本土化程度偏低。
3 研究方案
3.1 基本概念
3.1.1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其概念在大众生活并不陌生,通常泛指在正式组织中从事的非本
职性、公益性的工作。但是,在此所指的“社会工作”是学科意义上的,由
英文
“social
work”
翻译
而来, “特指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活动” 。在相关教材中,被定义为
“持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3.1.2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则被定义为“由专门组织、机构或专业人员对个人施以专
门的教育训练,使之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伦理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符合社会工作
专业实践要求,完成个体专业社会化的过程”。
3.1.3 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史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燕京大
学社会学和社会服务系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诞生。自始至今,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已经漫步走过90多个年头。在燕京大学着手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之后,沪江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高校教职工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意愿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
人力资源经理岗位职责与任职资质实证研究
研究型高校中试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基于SLP的公共设施物流规...
基于MSA的高校实验室设备质量评价
基于排队论的某高校公共...
高校食品安全跟踪追溯物联网关键过程研究
社工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管理比较研究
社工介入社区非警务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