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1.1 铁电性与铁电材料 8
1.2 铁电材料的研究现状 10
1.3 铁电材料的光伏效应研究 11
1.4 铁电材料的光伏效应研究 11
1.4.1 PZT系列 12
1.4.2 BiFeO3 12
1.4.3 铌酸盐晶体 13
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5
3 实验部分 16
3.1 实验原料 16
3.3实验方法 17
3.4实验步骤 17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9
4.1 XRD物相分析 19
4.2SEM形貌分析 22
4.3介电性能的测试 23
4.4铁电性能的测试 24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考文献 29
1引言
铁电体最近作为用于太阳能电池应用的候选材料引起了有趣的关注。在铁电钙钛矿氧化物ABO3中观察到了光伏效应,[1]例如BiFeO3,Pb(Zr1-xTix)O3,BaTiO3。然而,由于在氧和过渡金属原子之间电负性的差异,铁电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带隙都相当大(2.7-4电子伏特)[2],这限制了在光伏应用他们的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希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太阳光收集能力。已经提出了扩大吸收边缘的富有成效的方法以控制带的结构,例如价带控制,过渡金属掺杂和固溶体的合成。
1.1铁电陶瓷
1.1.1铁电性与铁电材料
在1920年法国人JosephValasek[3]在对酒石酸钠钾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后,得到了酒石酸钾钠自身有着持久极化的性能,并且得到了电场与电荷的一条曲线,它与与铁磁体的磁滞回线相似,也具有电滞回线(如图1-1)。自此,铁电体的研究正式揭开了序幕。图1-1显示了铁电体极化强度P与电场E之间的关系,即电滞回线。判断材料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是否具有电滞回线。[4]有的材料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得到具有电滞回线形状特征的曲线,但是它们没有铁电材料特有的I-V特性,所以不是铁电体。在铁电材料中,均匀极化是不能稳定存在的,所以它会形成一个个小的区域,每个区域电偶极子方向相同,不同区域偶极子排列不同,与磁畴相似,我们把这样的小区域称为电畴,[5]而铁电材料不能均匀极化是静电能和应变能所造成的。
图1-1中,随着外电场的增加,极化强度沿着O-A-B-C,当极化电场减小并变向时,极化强度沿着C-B-E-F-G,重新加极化电场,极化强度沿着G-H-B-C。其中C-B延长线与y轴相交于E,OE就是自发极化,我们把OD叫做剩余极化,OF称作矫顽场。[6]自发极化指,一些晶体自身具有特殊的结构,虽然没有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但是其电偶极子却规则排列的性能。[7](如图1-2所示)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的自发极化可以随外加电场作用而反向,即使去掉外加电场,其极化方向保持不变,在加上反向电场才会改变极化方向,这种特性即铁电性,具有铁电性的晶体即铁电体[8]。 铌酸钾-铌酸钴钡氧化物陶瓷的性能研究(2):http://www.chuibin.com/huaxue/lunwen_20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