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女性向游戏的定义
女性向游戏,一般指针对女性群体而专门制作的电子游戏。大部分的女性向游戏都充斥着多种俊朗的男性角色,再配以精美的画风,优质的剧情及专业的配音作为辅料。但若将其细分,其主要类型包括:乙女游戏,BL游戏及养成类游戏等,而乙女游戏和养成类的游戏属当今女性向游戏中的主流,如当今大火的《恋与制作人》与《奇迹暖暖》。因此本文将着重以这两块的游戏玩家作为研究对象,对女性向游戏玩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
(一) 乙女游戏
“乙女游戏”中的“乙女”(おとめ,otome),原是日语中的单词,意为未婚的年轻女孩,或没有被世俗玷污的纯洁女子,中文可译为少女,而“乙女游戏”则为日本电子游戏的一个分支,即恋爱游戏,传统的恋爱游戏为:玩家扮演主人公(女性),游戏中有几位不同的男性供玩家选择,玩家可通过进行不同的操作或选择不同的选项,从而同不同的男性角色产生恋爱的情愫而在最终获得不同的结局。但随着手机游戏的发展,手机游戏上的乙女游戏则可普遍因游戏中是否含同男性角色的恋爱剧情而定义,如恋与制作人等。
(二)养成类游戏
养成类游戏从传统意义而言,即是玩家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将一个一无所有的角色逐渐培养成为玩家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但随着手机游戏的发展,传统养成类游戏的定义已经无法完全覆盖到所有现代的养成类游戏中去了。现代的养成类手机游戏将养成类的游戏精简到了极致,虽然也需要培养角色,但却往往会配以其他的游戏方式来一起进行游玩,如偶像梦幻祭等。当然,现在也会有极为传统的养成类游戏出现且十分受女性欢迎,如暖暖系列等。
三.女性向游戏的崛起
(一) 日本女性向游戏的历史及变迁
“女性向游戏”最初是由“乙女游戏”作为踏板而生的,而“乙女游戏”的始祖,则是1994年由日本光荣株式会社(KOEI)发行的恋爱冒险游戏《安琪莉可》(SFC平台)。在此之前,游戏一度被认为是“男孩子们专属的乐趣”。随后,光荣公司又紧接着发布了《遥远时空中》和《金色琴弦》等作品。2002年,又由于一部《心跳回忆Girl's Side》(PS2平台)的大热,渐渐地,“乙女游戏”这个游戏类型与专有名词开始渗入人心,与此同时,许多游戏厂商也发现了“乙女游戏”这一市场的商机。2008年起,“乙女游戏”正式进入它的时代,著名“乙女游戏”制作公司otomate发布了大热的作品《薄樱鬼》(PS2平台)并将其制作成动画,吸引了大批女性观众及玩家的关注。而其他公司则也紧随其后,“乙女游戏”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仅2011年这一年,女性游戏的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40亿日元,这其中,还包括了游戏周边的贩售,以及动画化,舞台剧化,电影化等收入。
(二)日本女性向游戏的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应用,原本执着于主机平台的女性向游戏也随之改变了他们的生存方式,除了几家老牌的“乙女游戏”厂商仍执着于PSV及PC平台的传统“乙女游戏”制作之外,其他新公司则开始了他们“快餐式”的手机女性向游戏的制作。如今的“女性向游戏”,可大致分为手机平台,PSV平台及其他平台。当然,还有以“企划”及“系列”为模式生存的多平台式游戏。
(三)中国女性向手机游戏的发展
女性向游戏玩家的消费心理行为研究(2):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