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7 年 5 月 1 日—2017 年 5 月 10 日:审核、完善活动方案、设计内容。
7、2017 年 5 月 11 日—2017 年 5 月 19 日:与指导老师讨论并修改,提交毕业设计。
第二部分 “重拾彝情”前期项目调查分析 一 调查实施过程说明
调查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一手资料的调查研究,主要有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 问卷投放方法采用实地投放和网络投放相结合的形式;二是通过互联网大量收集二手 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后加以分析,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有效性 。
(一)一手资料调查
1、调查目的
问卷是一种有效的调查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彝族本民族中青少年对彝族文化, 包括彝族民风民俗、彝族节日、彝族服饰、彝族语言的认识、熟悉程度及态度,分析 这种的认识与态度的内在涵义和影响,为制定传播策略和创意表现提供依据。
2、调查内容
彝族本民族中青少年对彝族文化,包括彝族民风民俗、彝族节日、彝族服饰、彝 族语言的认识、熟悉程度及态度。
3、调查方法
采取了当面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
(二)二手资料调查
1.调查目的
通过收集与分析二手资料,了解彝族本民族中青少年对彝族文化,包括彝族民风 民俗、彝族节日、彝族服饰、彝族语言的认识、熟悉程度及态度,这是我们主要的传 播对象,对他们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有助于后期策略的制定。
2.调查内容
(1)社会环境对彝族本民族中青少年对彝族文化,包括彝族民风民俗、彝族节日、彝 族服饰、彝族语言的认识、熟悉程度及态度的影响。
(2)彝族文化本身的发展状况导致其逐渐被淡忘的原因。
二 综合分析
(一)彝族概况以及文化特色
1、彝族简介
彝族,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总人口约 900 万, 原名“夷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彝族”。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是我国西南的云南、 贵州、四川三省。彝族历史悠久,最远能够追溯到夏商时期,曾经一度建立滇、南诏、 大理等国家,有其特有的民族风情和传统,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留下了十分 宝贵的文化遗产。
2、彝族文化特色
(1)民族个性
古老的彝文化造就了这样的彝人——他们崇尚火与太阳,性格也似火一样热烈, 热情好客,豪爽,乐观大方,喜欢大口喝酒;彝族人正直好客,他们在乎情谊甚于金 钱,对任何人都以诚相待。有客人到来时,彝族同胞会杀鸡,或者宰羊、杀牛,以此 款待客人。或有人认为彝人具有西方雅利安人血统。
(2)语言文字
彝语是彝族特有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形成于 6000 多年前,大致
有 6 种方言,广泛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聚居区,并且彝族有记录这种 语言的文字——彝文。彝文历史久远,是一种独具特色且发展完善的传统表意文字。 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之间,经历了文字发展的必经阶段,不是借用和摹仿 汉字的产物,而是彝族先民在社会实践中独立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特色。彝文字 体书写规律与汉字相同,但无谓偏旁和部首,只是将书写的第一笔称为主笔。彝文造 字法是在主笔的基础上另加以不同笔画而形成若干独具形、音、义的单字。如图 1: 彝文书法“水滴石穿”。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 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但 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能够识读这种传统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了。 重拾彝情有关彝族文化传承的公益传播策划(4):http://www.chuibin.com/guanli/lunwen_20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