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卉的论文 第2页
目前,对于花文化的起源与形成进行的深入系统性研究还不多见。笔者认为,中国花文化始自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方面研究比较突出的是张启翔,他对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从早期人类生理、心理及应用3个方面探讨了花卉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他认为人类花文化最初形成是与花卉对于人类的“形式快感”、内模仿与移情作用及花卉应用分不开的。他还认为花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花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本身与形成文化的自然一部分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花文化的符号正是中国人在对花卉各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认识的基础上,将花卉的各种自然属性与人的品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格、人的情操来进行类比,逐步形成花卉自然属性与人性的种种关联,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观念。花文化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这是目前国内对于花文化的起源与形成的比较全面深入的系统阐释。
张鸿翎在其文章中探讨了中国花文化中体现的植物自然属性及其发端的人文内涵,认为花在中国诗词中往往是人格化的具象,是寄托理想、情趣、追求的载体,其表,而是建立在花卉的形、色现出的主观感受并非毫无根源。黄春的文章通过白居易诗词,从白居易诗词的“花”中不中有关花意象的运用进行剖析仅可以解读诗人的思想、心绪、际遇,亦可以管窥唐代社会。吴涤新认为,中华文化在历史上与其他文化之间曾发生过的广泛交融,无不与花卉园艺密切相关 。姚文清通过对《唐诗鉴赏辞典》和《古今和歌集》里出现频率很高的种2种花———桃花与樱花以及历代对桃花与樱花的吟诵、日本的樱花艺术、中日两国人民色彩观的差异等方面的论述,从花文化的角度,反映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源远流长,笔者对中西方园林花文化交流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植物的语言和象征意义作了比较研究 。叶卫国认为了解中西方花卉文化的异同将有助于深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并探讨了中西方花卉文化的异同。他认为,中西方花卉审美观念与中西方民族的文化结构、审美心理的积淀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浓缩并物化了中西方的文化心态及审美情趣,从中可以看到中西方民族观察事物、认识外部世界的不同视角,并透视出中西方思想哲学、文艺美学的异同。
另外,王建刚、于英川对上海花卉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及 社会统计软件SPSS对南京市民用花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研究了南京,从生活水平、文化素养、传统习惯、居民的花卉消费现状、消费观念、赏花要素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南京市民花卉消费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南京花卉业、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