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教育社会化问题研究 第2页
对集体的热爱等等, 使其产生情感共鸣, 促进亲社会品德行为的形成。移情可以使独生子女摆脱自我中心, 从他人立场、角度考虑问题, 从而降低攻击性行为, 产生利他的思想和行为。移情还可以使独生子女体会分享、共同活动等带来的友爱和欢乐的情绪。此外, 有意识地选择社会生活中某些有意义的活动, 让孩子参加如为灾区人民募捐, 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绿化环境等, 培养亲社会的品德行为。三、鼓励孩子到社会中去, 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人的社会化是在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让孩子进人社会, 产生社会交往, 是完成社会化的最佳途径。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包括与成人的交往以及同伴间的交往两个方面。独生子女与成人的交往, 包括与父母亲、亲戚、邻里长辈以及与老师的交往等。独生子女的一切发展都离不开成人的培养与教育, 只有通过与成人的交往, 才能学习和继承社会生活的经验和一切文化科学知识, 成人是孩子与周围世界联系的中间人。成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态度行为、价值取向、知识水平等都会在交往过程中, 影响幼儿。这就要求成人要经常检点自己的言行、态度, 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成人在家庭中不能给孩子“ 小皇帝”或“ 小太阳”的特殊地位, 而应让孩子产生与家人平等的意识, 学会关心别人, 懂得分享。同时, 父母要掌握好爱的尺度, 把爱抚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做到教中有爱, 爱中有教, 并从孩子的吃、穿、住、行到品德培养、智力发展, 都应坚持这一原则。必须指出的是,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要求要一致。不仅包括父母之间, 尤其包括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都应保持一致。因为一个唱红脸, 一个唱白脸的结果, 只能造成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 家长的威信难以树立, 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不可能形成。所以, 只有坚持一致的教育要求, 才可使孩子分清是非, 产生清晰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态度。如果把独生子女与成人的交往看作是一种“ 竖的主从关系” , 那么, 独生子女与同伴的交往就是一种“ 横的平等关系。” 同伴之间交往, 建立在互相平等, 合作的基础上, 相互模仿、学习和评价对方的行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为, 从而达到更好地认识自已和别人。与同伴交往, 是幼儿人际互动的起点, 可以从中获得成功的社交经验和失败的社交教训, 并能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 掌握社会行为准则, 学习与人平等友好地相处, 养成合群、守纪律、谦让、互助、共享等品质, 同伴交往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这是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所不能替代的。所以, 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创设群体生活环境让孩子与邻居同伴一起游戏, 把孩子送进托儿所, 欢迎别的小朋友来串门等等⋯ ⋯ , 使孩子乐于和善于与同龄及不,同龄的小朋友交往, 培养交往技能, “ 以儿童教育儿童”这一方法, 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发展, 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只要我们为其创设良好的环境, 提供交往的机会, 进行正确的教育, 相信他们能很快地成为社会人, ‘危成社会化, 担负起历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