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
 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摇身一变,由原先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与此同时,祖祖辈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农民,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个过程,促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这个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发展的群体,生活境况却令人堪忧。 最近,本报不断接到高陵县泾渭镇失地农民反映:陈家滩村、泾渭堡村、雷贾村、东营村、西营村、店子王村、米家崖村、梁村等8个村的土地,在10余年间全被征用,而他们的生活一直处于无法保障的状态。有些村子每人每年还可领到300~500元不等的生活费,并且缴纳养老保险,但这些年总是时断时续。更让他们揪心的是就业问题。因为学历低,大多数人又没有一技之长,找工作十分困难,很多人只能靠在劳动力市场打零工来维持基本的日常开销。

  他们疑惑:国家已经将失地农民纳入低保,并且进行免费培训,他们为何没有享受到好政策?

  2010年1月20日,记者前往这8个村了解情况。在陈家滩村,几位老者介绍了村里的情况:陈家滩村征地较早,当时农民每亩地仅得到一万二千、一万三千元的补偿款。这与目前渭河以北的地价相比,低了很多。与仅有一河之隔的未央区更是不能相提并论。很多村民用土地补偿款盖了新房,加之这些年的日常开销,很多人家现在已是所剩无几。

  说到现在的日子,这几位老者十分担忧。60岁以上老人每月还能享受120元的生活保障金,能把自己养活。但儿女们原来只是种地的普通农民,没有文化,也没有技能,征地之后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泾河工业园建园初期,工程较多,找零工还比较容易。工业园完工了,很多人找活儿简直成了“撞大运”。运气好,一天能挣几十元钱;运气不好,没有一分钱收入。

  杨老太太是泾渭堡村人,因为年龄超过60岁,她和老伴每月都只能领到120元生活保障金。但儿子身患残疾无法工作,儿媳每月工资仅500多元,一家4口只靠这点钱艰难度日。

  反映最为强烈的是中年人。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沉重不言而喻。“原来有地,粮食、菜油、蔬菜都不花钱,现在每天一睁眼就是钱。”

  采访中,记者碰到几位中年男人,刚刚从劳务市场回来。他们中有的人等了一天,也没有找到一个活儿。“打工就是撞运气,今天赚了几十块,明天很可能一分钱都没有。”

  雷贾村的朱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家有2口人,全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由于活儿少人多,他经常在劳务市场等上一天,也没接到一个活。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经常让他头疼:“前几天,一个亲戚家过事,大家都要随份子,我给人家当小工,工程没完结不成工资,没办法,最后只能借了100元。” 贾师傅的妻子讲述了自家的情况:为了改善生活,夫妻俩决定养猪。因为没钱,他们只能和猪仔商贩协商,分3次赊欠了30头猪仔的钱。不但如此,连饲料也是赊的账。为了省钱,他们联系了附近一家饭馆,用泔水喂养。不久前,他家卖了8头猪,但这些钱还不够还欠下的猪仔钱。本想着给大儿子买辆“摩的”跑运输,填补一下家用,但生意一直不好。元旦整顿交通秩序,大儿子的“摩的”只能被迫停运,家里又少了一项收入。

  说话间,另一位中年农民走了进来。问起现在的生活,他也介绍了自家的情况:妻子在附近一家单位当清洁工,每月工资500多元。他在家饲养奶牛,但牛奶销售一直不好。

  “房子漂亮了,路修好了,但我们的生活还不如过去。以前不花钱也能过活,现在没地了,啥都要钱!”

  在东营村,一位年长的妇女称,她也只能靠每月的120元钱艰难度日。她从来不伸手向儿女们要钱,因为他们生活也很艰难。

  很多失地农民,家里的固定收入就是出租房屋的100~200元,平时生活就靠打工维持,收入时多时少,无法保证。

  “为什么不到占用村民土地的企业上班?”记者问道。

  “啥技术都没有,谁要你?”没有文凭,又没有一技之长,失地农民能在企业上班的人少之又少。即使进去了,想要长期干,可能性也基本为零。

  为了进一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记者找到雷贾村薛支书。刚一开口,薛支书就称,他们不是农民,因为已经没有土地了。谈到村民的收入,薛介绍:全村约有150户收入较稳定,靠出租房屋,每户每月可收入200-300元。至于就业问题,在附近企业打工的全村不超过20人。村上搞运输的人较少,大部分青壮年都是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薛支书说,2008年就听说,2009年将他们转为城镇户口,纳入低保相应的医保政策也会发生变化。但经了解,这项政策至今没有实施。

  在西营村,一位年长的陈姓清洁工告诉记者,他每月工资365元。村里的土地7、8年前就被征用。建设初期,建筑工地人多,大家还靠出租房屋取得一点收入。现在建设基本完成,租房收入越来越少。2009年春节前夕,村上给每人发了700元钱,也缴了养老保险。2010年政策如何,大家都不清楚。

  在该村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个别家庭每月门面出租收入400~500元,大部分除了每年临近春节发放的几百元,平时没有稳定收入。青壮年靠打工维持生活,极少数工作比较稳定,大部分人还是靠打零工,生活没有一点保障。

  店子王村,王师傅在自己家经营着一个旅社。问起收入,他的妻子叹气道:“2005、2006年还可以。近几年越来越不行了。前一段时间,好几周都没有一个客人。今天算好,住了2个房间,毛收入60元。”王师傅家有两个孩子,一个正在上大学,一个读小学。家里生活压力很大。

  路边看到一个水果摊,摊主就是店子王村村民,全家人的生活就指望这个水果摊。

  摊主:“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有时一天卖二三十元,好点卖个五六十元。下雨下雪都得摆摊,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也不敢停。”

  和周围几个村子的情况相差无几,店子王村在附近企业上班的人也很少,有些人靠摆摊,大部分人也是靠打零工生活。

  在米家崖村,记者见到两位本村的清洁工人,她们的工资每月365元。其中一位说,因为土地已被征完,他们家无法再划分到另一院庄基地,全家8口人只能住在一个院子里。儿子太老实,无法打工,女儿在一家单位当清洁工,每月工资500多元,生活相当艰难。另外一位清洁工也说,家里除了她的365元工资,儿子、儿媳还摆了个蔬菜摊,但生意不好,收入也越来越少。“年轻人不管咋样,还能想个办法,村里年龄大的老人,日子才叫可怜。除了每月120元钱,没有一点其他收入,年龄大了,各种病都跑出来了,连看病都没钱。”

  店子王村,米家崖村除少部分人靠摆小摊(水果、蔬菜、饮食)外,大部分人缺乏技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在附近企业上班的人几乎没有。

  顺着梁家村农家乐的指示牌,记者来到了梁家村1、2、3组,两边是新修的房屋,水泥街道宽敞平整,村子里还有个农民活动广场。一位村民介绍,两排新修的房屋住着搬迁农民,他们享受了国家的搬迁补助。

  记者了解到,这几个组以前每人每年还发放300元,近两三年却一直没有发放,村上大部分也是靠打零工赚钱养家。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为了解失地农民在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相关政策,记者来到泾渭镇政府党政办。向一位年轻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她以领导开会为由拒绝了采访。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7〕8号)指出:将把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征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加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依据本《实施意见》尽快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与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促进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和融入城镇社会,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积极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各地要把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再就业整体规划,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鼓励引导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支持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在城市规划区内,要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统一的失业登记制度和城镇就业服务体系中。在劳动年龄段内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可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积极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促进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尽快实现就业,并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而据记者采访了解,泾渭镇这8个村中,只有梁村、西营村为农民缴纳了养老保险。

  农民建起了新楼,村上修平了道路,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农民的日子应该越过越好,而事实上,不断上涨的物价,仅靠打零工来维持,实在得不到什么保障。

  8个村的失地农民说,他们最关注的事情,就是当地政府何时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培训,怎样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再就业。让他们的日子真正好起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