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部大一年度项目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第2页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新生入学之后,基础学部依托“新睿创新协会”,通过开展讲座、宣讲动员会、座谈会,举办“大一年度项目计划优秀作品展”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新生快速了解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成果形式。基础学部通过举办“基础学部学生论坛”,加强大一项目学习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共享平台建设。通过学生论坛,展示了学生项目学习的实践成果,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增强了学生参与度和研究深度。
监控过程,强化管理。项目执行过程管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必须建立项目指导教师、班级导师、辅导员和学生社团组织相结合的项目管理团队,相互配合,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实践中,我们通过推行班级导师制、强化辅导员的项目管理责任、加强项目小组与指导教师的联系,促进学生在项目学习执行过程中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注重抓好开题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3个关键阶段质量管理,确保了项目实施的效果。
项目学习“第一站”建设初见成效
2011年,基础学部在大一新生中首次推行以项目学习方式为导向的“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其宗旨是“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全校2011级本科生共申请了758个项目,3101名大一学生参与到了科技创新、社会调查等不同形式的项目中,学生参与比例达69.1%。经过中期检查,654个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12年6月,基础学部组织了2011级大一年度项目计划结题及优秀项目评奖工作,共有623个项目通过结题评审,结题率为82.2%,评选出获奖项目255项,其中一等奖69项、二等奖186项。
2012年,基础学部继续在大一新生中推行大一年度项目计划。2012级大一新生共提交立项报告912项。经过开题答辩,审查通过立项874项,参与学生为3241人,占学生总数的76.1%。
一项对2011级本科生所作的大一年度项目计划调查显示,有14.6%的受调查学生对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很满意”,72.3%的学生选择“满意”,总满意度高达到86.9%。在“你参加大一年度项目计划最大的收获”的调查项目中,有48.3%的受调查学生选择“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开拓视野”,35%的受调查学生选择“新年祝福网页 了解了做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为今后打下了基础”。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参加大一年度项目计划的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大一年度项目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彰显学生的自主性贯穿于整个计划:自主组织项目团队、自主选择项目内容、自主寻找指导教师、自主安排研究计划、自主管理项目进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了许多体会。
“回首项目学习的过程,其中既有创新立项时的迷茫,也有攻克难关时的苦涩,但更多的是完成目标的喜悦,与此同时我们自身也收益良多。”
“参与大一年度项目计划,主要目的就是让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建立一种信念,以这个项目为牵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和我们团队的同学感受最深的就是建立起了对自己专业和对科研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团结合作,互相鼓励。”
“我很清楚,在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实施的时间内,我们的梦想还不能实现。但是我们4个人已经商量好了,要把这个方向作为我们整个大学阶段以至将来读博的研究课题。我们相信,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大一年度项目计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自己、展示自己、发觉自己潜力的平台。项目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了学生细致严谨的态度,提升了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项目学习,注重的是过程,是过程之中的能力提升,而不是结果,不是结果上的骄人成绩。
实践证明,在大一新生中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不但是可行的,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不怕学生做不到,关键是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去做。能力来自于“做”中,知识只有在实践、体验、探究中才会转化成“力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生成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