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论文- 心理理论综述

1978 年,Premack 和Woodruff[1]对黑猩猩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在他们发表的论文“黑猩猩拥有心理理论吗”中首次提出“心理理论”的概念。他们指出,如果动物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目的、意图、知识、信念等,那么动物也应具有人类的心理理论。并进一步解释心理理论是指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其后,一些研究者认为,心理理论应该是一个推理系统,它可对不可观测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对相应的行为进行预测,因而可将该推理系统视为一个“理论”。Happe 等[2]则指出,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解释和预测。自从Premack 和Woodruff 提出心理理论以来,在随后的30 年里,对于心理理论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证与理论论据,并逐渐成为心灵哲学、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热门课题。

  2. 心理理论的理论基础

   2.1理论论论文网http://www.lwfree.com/

  理论论的支持者很多,包括Wellman、Flavell、Gopnik、Astington 等人。该理论强调经验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塑造作用,其核心论点是:儿童对心理的认识或理解本质上是像理论的,具有与一般科学理论同样的基本特征。该理论的代表人物Wellman 认为,儿童通过经验不断建构自己关于心理状态的知识,逐渐形成一个像理论一样的知识体系,但这种知识体系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而是一个日常的框架性的知识或朴素的看法

  2.2模块论

  模块论的代表人物是Lesli 和Baron-cohen。他们认为幼儿根本就没获得心理表征理论,心理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处理主体性客体和非主体性客体的几个具有范畴特性的模块的相继神经成熟而实现的。Lesli提出了三个模块机制:一是身体理论机制模块,;另两个模块都是心理理论机制模块。Baron-cohen [3] 除了承认Lesli 所提出的模块外,还提出了3个具体的早期发展模块:意图觉察器、视觉方向觉察器和共同注意机制。模块论获得的最强有力的支持之一,就是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2.3模拟论

  模拟论者认为,儿童需要做的仅仅是想象,想象着他们正在体验他人具有的信念和愿望,因而不必乞求于一种理论框架来解释和预测行为。模拟论十分强调儿童自我反思的经验,Harris[4]是近期模拟论的杰出代表,他于1992 年提出,儿童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部分地源自于他们的假装游戏,并描述了一个“角色扮演”机制,并将这种机制称为“模拟机制”。

  3.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

  3.1错误信念的研究范式

  1983 年,Wimmer 和Perner 首创了著名的“错误—信念”的研究范式。错误信念是儿童心理理论的起源性研究内容,是最重要的研究角度之一。“意外转移”和“欺骗外表”是两个一级错误信念实验,根据嵌套层次而设计的有二级错误信念实验。

  3.2其他内容的研究范式

  心理理论研究者们还设计了很多针对错误信念之外的其他心理状态内容的实验范式。  3.2.1 失言任务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