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市场开发探析及康县寺台信用分社发展浅议 第2页

 2009年初,寺台信用分社与大堡信用社脱离关系,开始与他们并列进行经营。以前寺台乡各村农户的部分或全部存款没有给寺台信用分社划归,以致没有转变发展当地经济观念的农户仍然将剩余资金投资于大堡信用社,寺台信用分社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南面的剪子村和其他行政村没有不同,与杨湾村隔有一座大山的该行政村居民会前往云台信用社进行金融产品的消费,而寺台信用分社只剩下东北方向山区的三个行政村来维持生计。从四面八方的夹击和围攻形势中可以看出,寺台信用分社的发展举步维艰,处境之困难是不言而喻。

  寺台乡称谓康县产粮区,这个光荣的称号近些年并没有给当地农民增加过多的经济收入,因为国家政策规定小麦的市场价格不能轻易变动。农民也会算账,他们觉得种植小麦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所得远不及外出打工所赚的钱那么多。因此在当地,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近些年有所走低,大多数种植家庭只够自给自足。其他经济作物有核桃、黄豆(或白云豆)、玉米间或蚕桑,可是这些经济作物的生产没有形成规模,且生产没有安全保障。技术上的缺陷只能使这里的农民依靠天时地利,风调雨顺的日子会获得较好的收成,如果遇上有霜期推后或者秋季连绵阴雨,则经济作物会大量减产,影响农户的最终收入。定然这种看似没有多大联系的减产现象会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农户收入的降低会抑制经济的稳健增长,经济的低迷会冷落金融业的发展,反之金融业的发展不景气会限制经济的繁荣。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那么如何摆脱寺台信用分社发展的这种困境呢?这将是康县信用联社及寺台信用分社面临的一大难题,不能再夹缝中委曲求全,便只能在逆境中奋然崛起。在金融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如果仅凭自身产品开拓市场,显然对寺台信用分社来讲是一种枉然,必须扩展寺台信用分社当前的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才能赢得新生;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经营策略,丢弃过去那种坐等上门客的被动习惯,采取积极主动的经营措施,将称心如意的金融服务送给客户,让他们从心理上获得对寺台信用分社的认可,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农村信用社贴身服务“三农”的深层含义。必须积极发展金融文化产业,使客户在消费金融实质产品的同时享受金融文化服务,

  今年八月份,从兰州至成都的石油或天然气管道修至康县寺台乡境内,分别经过剪子村、寺台村、河口村及田坪村地段,占用了这些行政村居民的农田,房屋与经济林,按照规则石油或天然气公司必须给这些被占用农田,房屋与经济林的农户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譬如:在占用农田方面,按照所占用田地的亩数,以按亩补偿的价格进行计算。当然其中考虑的因素是该田地的土质状况,有的为土质地,有的为砂质地,那么补偿价格也不尽相同,一般土质地是高于砂质地的。如果因管道占用而被拆除的房屋,按其结构的不同,当然补偿价格也有所差异,砖混结构房屋的补偿价格高于土木结构的房屋价格。经济林的补偿按树种的不同决定价格的高低,果木类树种的补偿价格高于材质类树种的补偿价格。关于此次所补偿的资金确也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四个行政村累计补偿约贰佰柒拾万元,然而这笔大数目的资金并没有最终留在寺台信用分社,而是逐渐流向了民间及其他金融机构。

  此前有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利用这笔补偿资金归还了自己在信用社的贷款,没有贷款的农户,则将这笔资金提现后留在了家中或投向其他金融机构,或投向商业活动,或用于私人借贷。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笔大额补偿资金截留上所做的不恰当性,使得这些获得补偿资金的农户有了对信用社的戒备心理。

  2008年10月份,寺台信用分社灾后重建贴息贷款首先在田坪村进行发放,作为灾后重建重点扶持村,田坪村大多数农户都获得了贴息贷款。而今年10月份为期三年的贴息贷款已陆续到期,既然财政部门不再进行贴息支持,作为信用社的自营资金,那么信用社便有权按合同约定进行贷款本金的收回,超期之后的利息及罚息也应由农户自行承担。寺台信用分社所采取的措施是,在该笔补偿资金到达农户“一统折”后,及时向农户宣传贴息贷款到期后可由该笔补偿资金进行归还,以减轻农户因贴息贷款到期无力偿还的压力。而现在要做的就是提示农户现将这笔补偿资金留在存折上不要支取,等贴息款到期后进行转账就可以了,这样做既可以降低信用社信贷资金的风险,又能使农户按时归还贷款本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