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摘 要:饮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中美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差异造就了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了解两国饮食文化,不仅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减少两国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摩擦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饮食文化 差异 比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饮食文化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透彻地了解饮食文化对语言学习者具有积极意义。美国是重要的英语国家之一,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美国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对于学习跨文化交际具有很大的帮助。笔者通过对日常饮食特点、饮食观念、饮食礼仪及饮食文化差异形成原因四个方面对中美饮食文化进行了比较。
一、 日常饮食特点比较:
(一) 中国日常饮食特点
中国饮食以其工艺精湛、工序完整、流程严谨、烹调方法复杂多变等特点在世界烹饪史上堪称一枝独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1>。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主食以米、面和杂粮为主。菜肴以畜、禽、蔬菜、水产品、海产品和干货为主。食物制作上注重荤素搭配,主辅搭配,及色、香、味、型、质、养等的有机组合。注重因时、因地、因人而变,讲究五味调和,强调食疗、食养,以适口者为上。烹饪方法变化较多,常见的烹饪二三十种之多,如:煎、炸、爆、炒、熘、烧、煮、烤、涮、烩、熏、炖、蒸、焖、炝、卤等。调味讲究变化,注重原料的本味发挥,即所谓“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常用调味品有酱油、醋、糖、盐、味精、各种香辛料、酱料等,在基本调味品的基础上加以组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型,如:葱油、椒盐、咸鲜、糖醋、蒜香、咸甜等。菜式变化丰富。普遍实行三餐制,每餐包括主食、菜肴。和餐为基本的进餐形式<2>。
(二)美国日常饮食特点
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自从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的一些国家就开始不断向北美移民,在此开拓殖民地。在开发当地经济的同时,他们也把居住地的生活习惯、烹调技艺等等带到了美国,所以美国菜可以称得上是东西交汇、南北合流<3>。各个地区和民族各种风味菜肴在美国的餐饮市场上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美国人的饮食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比较随便,他们追求吃的快捷、方便,讲求营养的摄取但不讲究精细。我们一提到美国食物便会立刻想到汉堡包、热狗、三明治等食品,而实际上,他们的饮食要比我们想象的丰富的多。美国人一日三餐的时间和中国人基本一致。早餐的内容以面包、麦片、牛奶、香肠等为主;午餐则比较随便,多数人会在工作地点吃些快餐,如三明治、热狗等;而晚餐则比较丰盛,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会好好地慰劳一下自己,这是一天中的唯一的一顿全家人团聚的正餐,一般有一二道菜,如牛排、烤肉、炸鸡等,配以一些青菜和水果,主食则为面包、米饭等。临睡前,美国人还会吃些点心、水果等作为夜宵。从口味来看,美国人比较喜好清淡,生冷的食品。菜肴的味道一般是咸中带甜,同时在做菜时所有的肉菜都先剔除骨头,鱼去头骨和骨刺,虾蟹去壳。美国人不爱吃猪蹄、肥肉、鸡爪、动物内脏等,这一点和中国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在烹饪时很少放调料,大多数情况下把酱油、味精等调料放在餐桌上自行取用。
二、 饮食观念比较
(一) 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从这句话我们就能看出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他们将饮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追求。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的食谱可以堪称是相当广泛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凡是能吃的都会拿来吃。据专家研究,中国人吃的蔬菜种类是西方人的六倍多。在烹饪过程中,中国人注重色香味俱全,其次才是营养的搭配,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感性,他们对饮食的注重程度已经将饮食提高到了艺术的层次上。在就餐的形式上,中国人常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分别用筷子取用同一盘佳肴。这种就餐形式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和”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即集体主义思想<4>。
(二) 美国人的饮食观念:
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时间观念很强,所以对于事物来说他们讲求质量而不要求数量,在食品的选择上倾向于营养、科学。在各种美味佳肴聚集的同时,美国人更看好的是与效率相关的实用主义。他们的实用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健康方面。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健康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现在的美国人也在逐步地远离“垃圾食品”。其次是金钱方面。在吃穿住行之中,美国人更愿意在穿住行以及旅游、娱乐方面多投入些,而在吃方面花费的较少。最后是快捷和便利。“时间就是金钱”本来就是西方社会文化典型特征之一,再加之生活节奏快、单亲家庭多等原因,美国人普遍不大愿意在家中做饭。而在烹饪中,菜肴的色香味则处于其次的位置,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人更理性的饮食观念。他们把饮食只作为充饥的一个手段。在就餐形式上,美国实行的是分餐制,这一点也反映出美国人注重个体,崇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三、饮食礼仪比较
(一)中国饮食礼仪: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礼运》篇云:“夫礼之处,始诸饮食”<5>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饮食与礼仪的渊源。座位的安排,上菜的顺序,就餐时的礼仪以及餐后付账等事情上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礼仪。中国人在座位的安排上讲究长幼有序,卑尊有等。一般是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席。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宴会上很少有女人的身影,即便有,位次上也处于“卑”的地位。现在这种现象已经销声匿迹了,当代中国餐桌上仍保留着“尊老”与“女士优先”的原则。然而当两者并存时,应按照“尊老”的原则来安排座次。中国的上菜顺序则又为体现中国饮食礼仪一大特色:中餐上菜的一般顺序是:先冷盘、后热炒、大菜、汤,中间穿插面点,最后是水果。然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又有各自的特点。总体来讲,现在的顺序是受清代满族的影响较大。在用餐时,中国人喜欢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敬酒(晚辈敬酒居多),互相敬菜。人们还喜欢在用餐的同时互相交谈,且谈话范围之广范,内容之全面,常常令在场的外国人士大大赞叹中国人广博的知识结构。若是在饭店用餐,餐后人们争相付款,这一现象也体现出“面子”一词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二)美国饮食礼仪:
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则略显得不拘小节。然而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礼仪。以到美国人家中用餐为例,具体说明。在美国,“女士优先”原则是他们安排座次的标准。上菜的顺序通常是由外至里排列,使用也是由外至里依次取用。用餐时,只有女主人动手,其他人才开始用餐。在进餐过程中,美国人讲究安静,喝酒、咀嚼时都尽量不发出声音,互相之间敬酒、干杯也只是一种礼貌上的行为,而非中国式的“豪饮”。席间宾客很少大声喧哗,只是与邻座的客人轻声交谈。在用餐后,只有女主人离席,其他人才能离席。若在饭店用餐,美国人往往采用AA制(Acting Appointment),各付自己的账。还要注意的是,无论在哪里就餐,都要尽量吃完盘里的饭菜。客人在用餐后休息片刻,然后向主人表示感谢后才能离去,这一点在中国和美国都是相同的。
四、饮食文化差异原因比较
中美两国在饮食内容、饮食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导致这些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不同饮食文化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化是思维的源泉,而价值观是文化的凝聚<6>。在文化的诸多类中,衣食住行等被称为表层文化,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而它们却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部。但它们又受诸多价值观、世界观等深层文化的影响和支配<4>。
美国被成为轮子上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因此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它的讲究效率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的。
美国人在吃的方面,缺乏中国人的开拓精神,他们谨小慎微地对待每一样食物,但美国人在饮食方面注重科学,这便导致他们讲求营养,故他们的饮食以营养为最高标准。反观中国人,他们受传统的儒家、道家的思想影响,“和合”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便导致了饮食中的色香味之“和合”,人们围坐一桌之“和合”。其实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充满着远比丰富的菜肴还要多得多的内容。它不仅是人们的一种交际方式,同时不同的饮食文化还蕴含着不同的心理和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随着国际上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逐渐变得越来越小。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互通对两国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中饮食文化的交流对其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美国,中国餐馆遍地开花,中国餐馆在美国有着百年历史。正是由于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并带去我们的饮食文化,而美国人也逐渐走进中国传播他们的饮食文化,因此便出现了两种不同饮食文化并存的局面。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两国的饮食文化差异将会在不断的交流中存在更多的共同之处。
参考文献 论文范文http://www.chuibin.com
<1> 赵红群,《世界饮食文化》 ,时事出版社,2006 P97
<2> 李维冰、华干林,《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 P102-103
<3> 钱瑞娟,《国外的饮食文化》,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P108
<4> 孙太群,《中国饮食文化的对比研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1):113-115
<5> 陈戍国,《礼记校注》, 长沙,岳麓书社,2004 P155
<6> 罗艳丽,《从饮食文化差异透视中美核心价值观》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2):69-71
作者简介:董金男,女,(1983年5月—),200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任教于沈阳市第20中学。曾连续两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