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革产业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系统 第16页
仍然面临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诸多约束瓶颈。
大型龙头企业注重产品升级和创新、人才引进及品牌质量,具有很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能力,温州鞋业的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往往首先从这些企业发生。温州鞋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家级品牌,成为中国皮鞋类产品品牌最集中的一个群体。龙头企业的创新行为对中小企业具有强烈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但是龙头企业在领导集群内中小企业创新方面表现的还不积极,温州市政府现有政策也只是一味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却忽略了在整个集群内领导型大型企业的培育。事实上,领导型企业的战略直接决定了产业区的整个战略进程和产业组织能力 。
图3:温州鞋类制造企业鞋样来源途径图
数据来源:由笔者问卷调查获得
Ⅱ人力资源
在温州鞋革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因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ⅰ.温州精神。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温州企业是凭着企业家的开拓精神,迅速在国内外取得市场份额而成长起来的。这为集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但是另一方面,注重市场的传统让整个集群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文化和品牌的建设以及技术上的研发。
ⅱ.技术积累缓慢。温州鞋革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技术研发相对缓慢,企业对技术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ⅲ.家族式管理。整个产业的管理层基本上以家族传承为主,少有职业经理人的存在。即使在企业的中下层,也大量充斥着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这对企业的管理创新造成很大阻碍。
根据调查,温州大部分鞋类生产大型企业每年会有5%以上的盈利投入到创新开发中去,企业会定期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逐渐从本科院校引进先进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但是,在大部分的小型企业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对缺乏。并且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限制,这类企业很难为技术人员提供发展平台。因此,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Ⅲ 供应商企业
在温州,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鞋料、鞋机、皮革、鞋用化工等专业市场,具体分布如左图所示。
这种相关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使供应商企业可以根据制鞋企业的要求及时进行生产和设计,而且由于地理上的邻近,产品可以快速送达制鞋企业 。根据笔者调查,温州88.2%的成品生产企业已经与供应商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供应商原料、工艺、技术的改进会带动成品生产企业相应的改进和创新,而对成品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定制和改进要求,在满足一定产量的前提下,供应商企业会积极配合。
②辅助层次要素分析
Ⅰ市场
表4:温州鞋革产业产值
年份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总值(亿元) 250 283 293 318 368 395 499
同比增长% 37 11.3 4.3 7.43 15.72 7.3 21
数量(亿双) 税利21.6
数据来源:《1995-2000年温州鞋革行业发展报告》、《2001-2005年温州鞋革行业发展报告》,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
温州鞋类产品市场可以分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国内市场方面,温州的大型制鞋企业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拥有自己的加盟商和专卖店。而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只是依靠批发市场,或者给知名企业做贴牌,自身的销售渠道十分有限。但是市场的发展还是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活动。数据显示,温州鞋革产业在1999年的产值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同年,整个产业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完成了整个产业集群的设备升级和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
而在国际贸易方面,温州鞋业目前遭遇重重困难。中小企业一般以直接出口贸易为主,面对日益严格的国际贸易壁垒,中小企业束手无策,甚至亏损停产。但是贸易壁垒却促使温州鞋革产业进行创新活动。技术壁垒的阻碍使得大型企业投入资金改造生产线,着力营造企业文化,创建自主品牌。数据显示,2005年温州鞋业的总产值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而前几年则是欧盟对我国鞋类产品反倾销措施最严厉的时候。这表明,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够迅速打破贸易障碍,扩大市场。
由此看出,从温州鞋革产业CSP模型要素分析来看,市场和核心层次要素间的互动存在着良性循环,市场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原动力,而企业的创新活动为市场开发提供支持。
Ⅱ大学和科研机构
在温州,高等教育的环境不够完备,一方面人才聚集度低,有鞋类设计专业设置的高校仅有温州大学、浙江工贸学院等高校,而鞋类的职业教育学校也非常有限,仅有温州一平鞋业技术学校等4所 。另一方面,温州大部分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较为松散,缺乏相关信息和创新活动指导。
近年来,随着温州鞋类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品牌纠纷等问题,鞋类生产企业对鞋类产品技术、样式创新开始逐渐重视,更多的企业开始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从高校引进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目前,康奈、奥康、红蜻蜓等大型企业已经在研发、招生、培训等方面与学校合作形成制度化。但是中小企业由于渠道、资金、成本等原因,与科研机构的协作创新还十分有限。根据调查来看,受调查的31家中小企业中仅有6.4%与科研机构有过合作。
Ⅲ 金融机构
温州鞋革产业的初始资金基本来源于民间资本。虽然我国金融借贷市场在逐步完善,但由于浙江省县域金融不发达,小型企业发展还是在较大程度上受限于资金不足。贷款难问题在小型企业中依然突出,但是大中型企业由于自身实力雄厚和信誉较好,基本不受该问题限制。
然而,对于成长中的中型企业,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品牌建设、设备配置等,也还是存在融资问题。大型企业则另辟蹊径,以构建财团 等企业间强强联合的方式,为自身寻求更有效的资金支持。
因此,从总体来看,银行、投资集团等金融机构与大中型企业在资金支持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互动。但银行对给予小型企业贷款并不积极,有限的融资渠道造成的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型企业的创新投入。
图5:温州鞋类制造企业融资途径图
数据来源:由笔者问卷调查获得
Ⅳ 鞋革行业协会
在温州,鞋革生产比较发达的县市,都设立了鞋革行业协会,其中以温州市鞋革产业协会为主导。成立于1991年的温州市鞋革协会,在温州从“假冒伪劣产品制造地”变成“中国鞋都”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作为政府与会员的桥梁,协会一直致力于温州鞋业的质量管理,不仅在技术支持方面提供服务,还积极为其会员企业搭建同系统外部的交流平台。此外,协会还在为企业赢取优惠政策、信息传播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但是根据调查,小型企业对鞋革行业协会的认同感普遍不如大中型企业强烈。小型企业虽然也参与鞋革协会组织,其实际与协会的交流与沟通并不多,只是尽缴纳会费的义务,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益。这对于整个创新系统的构建是极为不利的,把数量众多、且与市场最接近的小型企业忽略在创新系统之外,将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衡。
③外围层次要素分析
Ⅰ政府
在政府职能方面,温州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好地支持了集群创新活动的进行。水电、道路交通、物流运输等顺畅,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在鼓励传统鞋业的观念进步和技术觉醒方面,温州市政府也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温州市政府组织评审并发文认定了正规鞋类专业技术职称。
另外,政府在创新活动中也发挥了较好的媒介作用。通过建立友好城市、信息提供、举办创新信息交流活动等,政府很好地促进了企业间的对外交流、创新活动。
但是,由于规模有限,小型企业往往无法如大中型企业一样从政府举办的活动中受益。甚至,很多政府政策信息与小型企业存在脱节的情况。根据笔者调查,对于政府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创新的专项资金,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存在不知情的情况。大型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声誉和影响力,与政府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很多,也得到政府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因此,小型企业无法完全在公共物品领域和大型企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