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营销探析

企业绿色营销探析
内容摘要:审视我国企业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力优势和大规模消耗不可再生的“存量资源”为推动力。这种以透支为特征的发展极易造成资源,环境的“早衰”。有远见的专业人士已经发现,在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经济贸易即将出现一个发展的“瓶颈”。 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绿色的世纪。绿色消费不是个别国家或市场的特殊要求。据调查,78%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境问题;66%的英国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70%以上的美国消费者在购物时比较关心自己所买的东西是否绿色产品。日本人更是把普通的饮用水和空气都以“绿色”为选择标准。韩国、香港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也都显示出了很强的“绿色”青睐。而我国绿色商品大众化晚于国外市场,但随着有毒有害食品、建材、药品等的频频曝光,人们的绿色意识迅速地提升,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正在变成消费者的行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商品)正在快速的走向市场,孕育着新的商机。

  关键词:绿色产品 绿色营销 策略探析

  一·什么是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又称环境营销或生态营销,是指企业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企业的营销哲学,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责任,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实现消费者、企业、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各项营销组合的运行,贯穿着对消费者当前与未来利益的人文关怀。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绿色营销,就是要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开发绿色商品,拓展绿色市场,培育绿色消费者,建立绿色供应链,使我国的绿色商品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绿色消费创造了新的绿色需求,一些过去从未有过的绿色新商品也将应运而生。为适应生产和消费绿色商品的需要,生产技术的改造,工艺的更新,设备的完善与调整都创新了产业的需求,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商机。绿色消费的兴起对我国本土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现在,没有任何一种商品能置身于绿色营销的范畴之外。走在绿色营销前列的企业正在大量地投入资金和研发力量,为抢占未来的商品市场制高点做准备。我国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若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大力开展绿色营销,使我国的产品品质再上一个台阶,才有可能从贸易大国变成贸易强国。

  二·绿色营销的几个问题

  如何顺应世界可持续发展潮流,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发展绿色营销,是我国本土企业面临的战略任务,也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一道不可逾越的坎。当前研讨,制定绿色营销发展战略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绿色商品时绿色营销的关键

  所谓绿色商品是指生产,使用及处理该商品的过程符合环境要求,对环境无害货危害极小且便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绿色商品除了应具备传统商品的实用性、技术合格性,市场竞争性特征外,突出的是以绿色为主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企业在选择营销何种商品及应用何种生产技术,工艺时,已经考虑到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在商品设计时已经考虑到节省材料,并选用无毒无害易分解处理的材料,使用过程中安全节能。

  3·在包装设计时已最大限度地减低原材料的消耗,并避免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在售后方面,已经考虑到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的方便,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营销企业应以以上四个特征为依据,对现行经营的商品进行逐个分析排队,找出其绿色瑕疵。对于基本达到绿色商品要求的,要巩固和完善绿色成绩;对于尚有差距,经过努力可以成为绿色商品的,要制定可靠的整改措施,限期达到绿色商品要求;对于浪费资源,生产、使用、废弃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改进的尽量设法改进其技术、工艺,逐步向绿色靠近;实在无法改进的,分期分批淘汰。通过巩固一批、改进一批、淘汰一批,使企业营销绿色商品的比例上升。与其分散精力开发许多绿色产品,不如集中精力做好已有基础又有巨大潜力的重点绿色商品开发,并做大做强。还有企业发展绿色营销,应该制定绿色商品战略目标,明确当前和中长期将要达到的目标及当前应着手进行的工作。只有对当前经营的出口商品了如指掌,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又胸中有数,措施坚强有力,节奏合理,持之以恒,企业绿色商品的战略目标才可能实现。

  绿色商品也不完全是在原有商品基础上的提升和完善。绿色需求孕育新的绿色商品。企业要以创新的精神创造新的需求,发明和发现新的绿色商品。这些商品一登场就有突出的“绿色卖点”,各项环保技术指标都能达到很高的标准,对消费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引导消费的新时尚。未来企业新商品开发,主要应该是绿色商品开发的概念。如果一种“新商品”的品质达不到绿色特征的要求,它的品位肯定会受到市场的质疑。绿色新商品将是未来市场突出的热点,企业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开发绿色新商品的质量、数量和速度的竞争。企业应把开发新的绿色商品作为商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价值的重要契机,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

  (二)·绿色市场是绿色营销的根本

[1] [2] [3]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7-2012 www.chuibin.com 六维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