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对极简主义的理解
莫兰迪在创作时对物体进行简洁化、几何化,让画面远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具象,借此来引出物体真实的一面。在不同时期,莫兰迪对于绘画的简化程度是不同的。在他成熟的绘画构图形式形成后,物体更简洁化并且附有平衡感。主要是因为:首先是最直接的是数量精简,这样使得在欣赏作品时,不会因太多的个体而导致注意力转移,同时控制数量,画面中较少的主体容易对画面进行平衡。然后是主体的“形”的简洁化;莫兰迪将物体进行整合,简化了细节。最后是对主体的“体”的简洁化;他弱化了物体三维体积感,运用了平面化处理,从视觉上使画面处于二维和三维之间。
2.3从具象迈向抽象
莫兰迪20年代的静物画有准确写实的形体,画面多显厚涂,透视关系准确而严谨。(见图二)到30-40年代,莫兰迪的静物作品在具象到抽象的转变过程中,物体几乎抽象化,静物作品转为柔和色调。(见图三)。到了50-60年代,这时候的静物从构图、造型、空间、透视上来看更加写意,转变为抽象静物。他巧妙的将物体和空间结合,将静物轮廓简约化、几何化,绘画的主体数量相对减少,画面精练到了极致,出现了具有莫兰迪自身特点的“图示”感,色彩稀薄,笔触明显。在用光上多用平光和侧光。莫兰迪把各种瓶罐归拢到一起,穿插在几何形体中,画面常用的三度空间被平面的两度空间所代替。画面变得格外沉稳庄重,透露出整体平衡感,与简单的几个色阶完美结合,浑然天成。
我对莫兰迪的理解及学习(3):http://www.chuibin.com/yishu/lunwen_20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