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海平面。目前大约1/3的海平面升高源自于热膨胀,这是基于水的温度越高体积越大的原理。其余的海平面升高则归咎于陆地上的冰不断融化,迄今为止造成这一问题的大部分是冰山,但未来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是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巨大冰盖[4]。6年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预测称,到21世纪末海平面最多会升高58.42厘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秋天会发布新的报告,关于海平面高度的新预测将会略微升高,但气候专家们现在估计,从1992年以来,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平均每年有约50立方英里的冰块消融。很多专家认为,到2100年海平面至少上升91.44厘米,这还只是保守估计[5]。
“过去几年中,我们观测到格陵兰岛和南极洲西部冰盖加速融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的研究者雷德利·霍顿表示,“我们担心的是,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到21世纪末,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高度可能会达到1.82米。”2012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的一个专家小组估计,到2100年海平面最多会升高2米[6]。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的论述,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城市设计和建设的重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滨水景观不仅是城市与水体的纽带,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赋予滨水景观一个新的防洪特性。而在赋予滨水景观防洪的特性时我们同时也要考虑到是否过度影响了其景观性。两者之间的博弈便是此次论文的重点[7]。
1.3弹性景观的定义
所谓弹性景观,即景观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应对周围环境的改变。正如弹簧一样,弹簧在受到外界的作用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一个反作用力来应对外界带来的力,从而保护自身不被外力所破坏,而每个不同的弹簧都有一个弹性形变的极限,也就是弹性的大小,当外界的影响力大于弹性限度,弹簧本身结构将受到破坏而不能恢复到原有的形态。相较于景观方面来说,弹性景观便是在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内部的一些变化过程来抵消或者中和外部的改变,在外界影响消失之后,景观又能恢复到原有状态。弹性景观也有其一定的弹性限度,当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过大,超过了其弹性限度,也会破坏景观本身[8]。
1.4弹性景观在现实中的运用
1.4.1弹性景观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在如今气候变化加剧的前提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反抗自然,成为了如今的一大热点话题。城市以及社区如何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是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们是应该建设更多的堤坝来阻挡,还是应该建设更多长远的弹性景观要求社区可快速恢复并再生。建设更多的堤坝一方面意味着更高效更快的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保证一段时间内不受自然灾害的侵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类与大自然的割裂,意味着我们将会一次又一次的加高堤坝来应对自然灾害。而修建更多的弹性景观则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来应对暂时的自然灾害,以缓解和弹性应对而不是与自然抗衡的态度解决自然问题。虽然在短时间内效果不如修建堤坝显著,然而在长远的角度上,弹性景观能给城市带来一种更健康的应对自然的方式,给社区带来一种更乐观的生活方式[9]。
由于气候变化,自然活动愈加频繁、激烈,社区必须不断改造与发展,才能减少危机、改善生态和促进人类健康。我们应停止在高危区建造社区和基础设施,同时减少城市扩张,否则危机将进一步加剧。弹性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为社区指明了道路。多层次的保护系统包含多种可延伸性元素,任何元素因灾难而丧失功能都不会影响社区整体运作。许多社区曾尝试用单一的方法来缓解灾难,他们建起了笨重的基础设施,用墙壁挡水,用发电厂为城市降温。这些办法或许一时可行,但与自然和谐共处、建造多层防御的策略会为社区带来更多的协同效益[10]。 全球变暖背景下滨水弹性景观设计(3):http://www.chuibin.com/yishu/lunwen_20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