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动车组故障诊断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是基于故障诊断技术而出现的,各国对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时间不同,应用的领域也不尽相同。美国早在1967就进行了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美国成立的美国机械故障预防小组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和开发的机构,1971年美国将该机构正式纳入美国国家标准局,美国国家标准局进行设备故障机理的研究、检测、预报、诊断、可靠性分析和耐久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此后,美国锅炉压力容器监测中心的声发射技术公司研究的军用机械轴和轴承诊断技术和润滑油分析诊断技术逐渐趋于成熟,领先于其他各国。最开始美国把AIDS诊断分析技术用于航空飞机的监测,列如B747和DC9等巨型客机中都采用了这种监测和诊断技术,航空飞机飞行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由于AIDS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世界班机每亿乘客公里的死亡率下降了0.2左右。
英国也是较早进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国家,但与美国研究方向不同,英国成立了机器保健中心开始进行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是为了机器的保健。20世界80年代欧洲的其他国家也相继展开了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的代表有瑞典公司的轴承监测技术、挪威的船舶诊断技术、瑞丹麦的振动监测诊断和声发射监测仪等设备故障诊断技。
日本的诊断技术最开始应用于新日铁,1977年日本的诊断技术基本上已达到实用化,但日本的诊断技术主要应用在民用工业部门。后来很多相关部门和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专门研究机构。他们的研究所、高校和民营企业以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分别是日本的机械技术研究所和船舶技术研究所重点研究的机械基础件旳诊断技术、东京大学在内的的几所高等院校着重研宄的基础性和以川崎重工为主的几个民办企业着重研究的实用课题。
美国学者于1962年提出用加速度传感器所釆集的振动信号峰值变化来检测滚动轴承的初始故障,即对比测量信号的峰值和标准信号峰值评价轴承健康状况[1]。这种方法被提出以后,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者从振动故障信号的处理方法入手对滚动轴承进行监测、诊断和评价。主要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处理振动信号,对时域信号进行分析和评估是故障诊断最直接的方法,对轴承进行评价只需要对做一些时域上的数理统计。对诊断滚动轴承损伤情况和轴承寿命评价时峭度系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英国的Dyer在大量试验证明之后提出了峭度系数只与轴承损伤程度有关,并不会受负载或转速的影响。随后有人提出了诊断效果很好的方法,他们利用有效值、峰值等的参数对轴承故障振动信号进行分析。频域分析是基于频谱分析,由于故障在发生时和发展时都会引起频率结构的变化,可以通过频域中动态信号的相位、幅值和能量随频率变化关系来判断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频域分析已发展成为机械故障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信号处理方法之一,特别是随着快速傅里叶变换算和频谱分析仪的出现,频域分析方法已经被广泛采用。低速运行情况下轴承故障多釆用共振解调和自回归模型来诊断。
随着滚动轴承在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滚动轴承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也随之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滚动轴承的的故障类型与频域信号之间的关系更加有说服力,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发展,使得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频域分析方法得到了较大的进展。随着1969年滚动体在内外滚道上的通过频率和滚动体与保持架的旋转频率的计算公式被推算出来,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chuibin.com/yanjiu/lunwen_20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