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轮对强度研究
现阶段,我国研究学者对于轮对强度影响的研究极为忽视,同时也没有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法律以及指标。唐道武[4]应用ANSYS软件在其所发表的分章当中就对带孔轮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计算分析了道岔,直线,曲线三种不同工况下孔洞的应力。刘会英等[5]提出了负载条件和等效静态应力及疲劳应力计算方法,用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轮各项分析。米彩盈等[6]在其所发表的文章当中明确指出中华之星轮强度统计必须要满足各种指标,同时其在文章当中还建立了诸多有关的计算模型,并具体指出了应力的各种强度条件[7]。
2、国外轮对强度研究
经过各种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铁路先进国研制出了强度标准和产品认证,对于新设计的车轮对,强度分析和检查主要基于这些标准中规定和推荐的方法。
欧洲国家的车轮对结构主要依照的标准为国际有关部门所制定出的《Technicalapprovalofsolidwheels》[8]和欧洲EN13979-1:2004《Forgedandrolledwheels》[9]标准设计的疲劳载荷和载荷条件,有限元方法应用于是在无限的使用时限标准上进行结构计算的;日本相关的研究学者在进行实际研究的过程当中制定了一种新型的机械设计方法,并明确了计算条件。美国的研究学者依照《机车和货车车轮设计分析评定办法》[10]上所提到的标准,制定出了负载计算法,并明确了相关的计算条件,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安全分析。
日本铁道JIS标准和欧洲EN标准中规定了国际的车轴设计。我国当前机车车辆的车轴设计主要基于欧洲EN13103-2002和EN13104-2002中给出的方法,用我们所学的理论力学分析车轴强度。
为了提高高速客车转向架车轴的强度,欧洲和日本分别用了自己的设计方法。日本的设计中:为了降低电弧的过渡应力集中效应,在轴装配区域应采用较大的圆弧过渡半径和小直径比,并且在轴的压配位置处存在疲劳断裂的风险。为了增加压入构件的疲劳强度,高频率的淬火机构轴应被用于在轮座表面上,从而形成较高的残余压应力。在欧洲国家的设计中,轴和制动盘以及轴接头之间应使用较小的圆弧半径和较大的直径比。过渡弧区形成高应力集中效应,成为轴疲劳断裂的风险。这些部件结合其他特殊设计考虑,可以减少压配合部位的磨损,从而增加零件的疲劳强度。
3、轮对强度研究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高铁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铁对于速度以及承重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要想保证高铁行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使其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就必须要摒弃传统的计算方法,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保证计算结果的客观性。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教育技术已经有效的普及到了机械设计领域当中,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成效,极大的简化了繁琐的计算程序,降低了计算难度。该种分析方式已经受到了我国各界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普及。如:唐道武使用我们所熟悉的软件ANSYS8.1[11],对带有网孔的车轮进行三维的有限元分析,分别计算直线,曲线和道岔三种类型的工作。根据国际有关规定,我国的研究学者米彩盈在其所发表的文章当中在其所发表的文章当中明确指出中华之星轮强度统计必须要满足各种指标,同时其在文章当中还建立了诸多有关的计算模型,名具体指出了应力的各种强度条件。由此可以看出,有限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相关的设计工作提供极大的便捷帮助,不仅极大的提升了设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降低一些风险出现的概率。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该种技术在我国相关领域当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国内外轮对强度研究现状:http://www.chuibin.com/yanjiu/lunwen_20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