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青春偶像剧的正面效应(3)

时间:2024-12-18 22:30来源:99238
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发展,若干类型电视剧在中国的创作与呈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态势。以题材的时间维度为分类标准,则可将电视剧大体分为古代、近代、

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发展,若干类型电视剧在中国的创作与呈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态势。以题材的时间维度为分类标准,则可将电视剧大体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种类型剧;在现代剧的维度下,又可以按照主题与创作形式分为科幻剧、情景剧、侦查剧、伦理剧、青春偶像剧等剧种。各类型剧都按照相似的时代背景、主题内容、叙事方式等剧作要素自成一派,具有相对固定的剧作范式。

青春偶像剧是现代剧类型下,在主题内容、叙事手法中有创作定式的一种类型剧。

2.1 青春偶像剧的定义

青春偶像剧起源于日本,原来被称作trendydrama,一般翻译为“趋势剧”、“潮流剧”或“时尚剧”等。日本著名电视剧制片人大多亮对青春偶像剧的定义是:“所谓趋势剧,就是由年轻的工作人员、年轻的编剧以及年轻的演员所拍摄的面向年轻人的电视剧[3]”。

在中国,一般提到“青春偶像剧”,大众想到的多是“青春三部曲”——2007年的《奋斗》、2009年的《我的青春谁做主》和2012年的《北京青年》。然而,此三部剧的导演赵宝刚,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大家习惯把我的作品称作青春偶像剧,其实目前在中国还没有真正的青春偶像剧,偶像剧的概念还是有点含糊不清。”[4]

正如赵宝刚导演所说,在国内,青春偶像剧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其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中国学者未对“青春偶像剧”进行明确定义,百度百科相关词条等权威性科普网站并未给出定义,与之相关的“偶像剧”,百度词条给出的定义是“为迎合人们内心需求,运用紧凑、浪漫的故事情节;帅气美丽的男女主角为主体进行艺术表演的一种形式”[1];第二,中国学者对“青春偶像剧”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只是从字面上笼统地将其理解为“由年轻俊美的男女偶像出演的关于青年恋爱、奋斗的故事”[2],更没有相关文献来支撑说明青春偶像剧;第三,中国流行文化和文娱产业发展较晚,“青春偶像剧”无论在剧本创作还是制作模式上模仿日韩的痕迹非常明显,并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基于上述原因,结合青春偶像剧的主题风格、叙事模式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笔者认为,“青春偶像剧”可以定义为“以当代青年男女的生活时代为创作背景、当红青春偶像为主演、当前潮流热点与社会焦点为主要内容,并以此向观众呈现当代青年群体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状况,同时结合主流价值观,向当代青年树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典范的类型剧。”

2.2 青春偶像剧的特点

2.2.1 以当下青年男女的生活环境作为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即故事脉络发展的环境,一般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往往是指故事发生的社会时代特征,小环境则是指剧作中人物活动发生的具体的、个别的场景。

所谓青春,取于“春夏天草木蓬勃生长呈青葱色,正在茂盛时期”[3]之意,在社会群体中,泛指10~24岁年龄段的青年男女。青春偶像剧通常以当代社会作为大背景,并结合此类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方式,凸显出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2016年热播的《微微一笑很倾城》通过男女主人公以及其他角色在学校与职场的生活,以游戏作为剧情开始的导火索、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蓝本、以男主人公及他的团队的创业过程作为辅线,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细节表现出互联网风靡全球、全民创业、权钱交易现象严重、外貌主义等社会基本特征。 论青春偶像剧的正面效应(3):http://www.chuibin.com/xinwen/lunwen_20526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