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研究目的
本文对高校物理自主招生研究的目的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了解各大高校物理自主招生考试的命题结构。一般考试题目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实验题等这些类型,而高校的物理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的物理不一样,因为是由大学老师自主出题,所以不受很多规则的束缚,题目结构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所以需要去探究各院校考试考试的题型结构。其二,是研究了解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范围的选择。虽然在原则上自主招生考试的范围不受限制,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高考内容的限制,绝大部分内容是在高考范围内,但仍旧有一部分是超纲的,故需要探究了解考试内容的大致范围以及这些超纲题目的大范围又是什么。其三,是旨在了解自主招生考试的高频考点,高中物理主要涉及静电学,磁场,电磁感应,运动学,牛顿力学,热学,光学,波,振动等几方面,类似高考自主招生考试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高频考点和“必考”的知识点,通过统计的方法对各个题型进行分类总结得出近几年的高频考点。其四,是了解出题者对考卷整体难度的把握以及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根据近几年高校物理自主招生考试情况,自主招生考试难度逐年降低,总体难度低于竞赛水平,逐渐接近接近高考水平,但是仍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探究出题者到底考察了哪些物理思维方式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第2章 题型结构
想要了解物理自主招生考题,首先就应当了解物理自主招生的考题结构。根据近几年全国各地物理自主招生的情况来看,自主招生考试的题型结构逐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即便是同一所学校,在几年内对考题的题型结构也有着巨大的变化。但即便如此,物理自主招生考试题型也还是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为主,其中选择题又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
以2013年的“北约”的试卷为例,其题型结构就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其中,选择题四题,每题五分共计二十分,填空题八题,每题四分,共计三十二分,以计算题分值最高,四题共计六十八分,这是比较普遍的命题结构。其中,选择题具有理论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测量理解、应用领域中复杂的高级的学习成就,填空题则考查了学生的回忆和再认能力,实验题考察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计算题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其次,它把学生猜测的可能性降到最小,计算题即考察了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察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三种题型是近几年教学测验中出现的考察学生的主要形式。将这三种题型灵活的组合能够合理的考察学生的物理能力强弱。但是也有学校独树一帜不以传统的选择题计算题和填空题的组合来命题。
以复旦大学为例,其在2017年的自主招生全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共计120题,每题五分,总分600分,答对加五分,不答不加分也不扣分,但是答错扣两分。不答不扣分答错倒扣分的改卷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的避免了学生因靠蒙,靠猜而胡乱选择答案的情况,进一步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又例如2013年和2014年的“华约”自主招生考试均为七道选择题,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等其他类型的题型,其次,北大自招和部分“北约”自主招生考试也均出现过只有计算题的题型结构,由此可见出题者对计算题的青睐。
由此可见,不同的学校在物理自主招生题型结构以及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所学校的题型结构也在几年内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考生应在考前及时了解报考学校的习题结构和数量以达到备考的目的。 物理自主招生考题研究(3):http://www.chuibin.com/wuli/lunwen_20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