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容闳与留美幼童计划的实施研究

    容闳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高等学府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人,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把在美国学到的知识用来为祖国服务,把在大学求学时设想的使更多的中国青年到国外去...

  • 留美幼童撤回事件发生的原因探究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在经历了三十年风雨之后,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在这场运动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壮举——选派留学生去美国学习。但是这些留学生没能按照计划如...

  • 接受修辞学视角下的网络谐音词研究

    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用接受修辞学的相关观点来观照网络谐音词的产生、发展情况,找出网络谐音词受到大众喜爱的原因,使我们能更好地适应和使用网络语言...

  • 浅论孔庙释奠礼仪的发展问题

    随着儒教文化的深入影响,释奠礼也传播海外,在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就释奠礼的历史概况和现代发展问题进行了简单梳理与分析...

  • 徐州方言中“看”类动词研究

    以徐州方言中的“看”类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动词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特点...

  • 浅谈《长恨歌》与《嘉莉妹妹》的女性意识

    《长恨歌》和《嘉莉妹妹》分别是中国作家王安忆和美国作家德莱塞的著名长篇小说,书写两位女主人公与命运作斗争的故事。这两篇小说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和艰辛的生...

  • 浅析《后西游记》中的“假和尚”形象

    《后西游记》以巧妙、犀利的笔法塑造了“假和尚”的形象系列,仔细分析下,我们发现此类形象实乃作者有意为之,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并且,在于相关形象的对比之后,我们也揭...

  • 论余秀华诗歌的死亡美学内涵

    余秀华诗歌中表现死亡的内容占了诗集中大半比例。这些诗歌从情感词、色彩词、和意象词诸种角度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哲学、美学思考。诗人借对死亡的神秘感和美感的探求阐释了生...

  • 微博言语社区探究+文献综述

    从言语社区角度研究微博语言,以新浪微博为例,通过对新浪微博用户语言表达及运用的调查研究,论证微博言语社区是一个虚拟的言语社区,并探析其特点、发展趋势...

  • 德莱塞笔下的青年奋斗者形象消费主义语境下美国梦的牺牲品

    德莱塞以珍妮、嘉莉、克莱德三个青年形象为我们展示了20世纪初美国青年追求梦想的过程,本文试图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分析他们追寻美国梦的奋斗历程,探讨他们最终走向悲剧的原因...

  • 首页
  • 上一页
  • 391
  • 392
  • 393
  • 394
  • 395
  • 396
  • 397
  • 398
  • 399
  • 400
  • 401
  • 下一页
  • 末页
  • 48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