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 刘震云小说中的影视化倾向以《一地鸡毛》《手机》《我叫刘跃进》为例

    刘震云在影视上的成功试验,解决了文学的纯粹性和影视的通俗性之间的矛盾。“文学+影视”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模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小说影视化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也带...

  • 冯骥才“文革”小说中的人性分析

    从小说主人公“文革”前后的性情变化,和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摹写展现出来“十年文革”对人造成的心灵冲击,以及各色人物在“文革”中得到的影响来研究这一时期给人们心灵带...

  • 司马光与王安石《明妃曲》比较研究

    司马光在王安石写了《明妃曲二首》之后,作了唱和诗《和王介甫明妃曲》。他们都大胆地对昭君事迹进行创新,借昭君事迹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在内容上,都翻新立意,但侧重点...

  • 论余华《活着》中的福贵形象

    《活着》用简单朴素的语调,真实深挚的笔触,描绘了在苦难中如何生存与挣扎,塑造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在余华残酷冷静的描写下,隐藏着默默的人性关怀与温情...

  • 《盗墓笔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盗墓笔记》主要人物吴邪、张起灵、胖子被称为“倒斗铁三角”,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验中他们三人产生了坚不可摧的深厚情谊,这种为朋友奋不顾身的感情感动了众多读者...

  • 《德伯家的苔丝》与《包法利夫人》女性悲剧探究

    对《德伯家的苔丝》与《包法利夫人》进行分析比较,从两位女性的爱情悲剧、社会悲剧、命运和性格悲剧三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女性悲剧探究,从而更深刻的解构作品并了解两位...

  • 论《红楼梦》中秦可卿人物形象的价值意义

    秦可卿是《红楼梦》“十二钗”中笔触最少的人物,只出现在第五回到十三回,学术界对她的研究一直是众说纷纭,争执不断。但不可否认,在作者笔下秦可卿却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她...

  • 论“建安七子”诗歌艺术特色

    “建安七子”的诗歌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诗歌具有建安时期文学的慷慨悲凉的总特征。诗歌内容上既有描写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的动荡,也有抒发个人胸怀,表达...

  • 曹魏政权中的夏侯氏研究

    通过史料分析,研究曹操与夏侯氏的关系、夏侯氏军政方面的贡献、夏侯氏家族的士族化及姻亲关系作用,突出夏侯氏在曹魏政权中的重要作用、代表人物与家族演变过程,体现研究的...

  • 英国主日学校的发展和影响从创办者执行者和接受者三方看

    研究主日学校的发展情况和影响,就必须涉及最初以各种目的推动主日学校的创办者,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和管理学校的组织联盟等,以及接受主日学校教育的学生们。从这三个角度来...

  • 首页
  • 上一页
  • 390
  • 391
  • 392
  • 393
  • 394
  • 395
  • 396
  • 397
  • 398
  • 399
  • 400
  • 下一页
  • 末页
  • 48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