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杜甫以家人为题材的诗作(3)

时间:2025-07-28 21:45来源:100264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短小玲珑,却匠心独运。作者并不写自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短小玲珑,却匠心独运。作者并不写自己如何思念遥隔千里的家人,而是从妻子的视角着笔,写远处的妻子是怎样的思念自己:今夜的鄜州月光皎洁,我却只能在闺中独自一人观赏。年龄尚小的儿女们不谙世事,尚且不懂得“忆长安”。夜晚寒气渐深,雾气沾湿了云鬓;清冷的月光倾泻而下,皎洁的手臂也泛上一层寒意。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圆,倚靠着薄帷共赏那一轮清澈的月光呢?那时的月色一定依旧,静静地照干我们的泪痕。全诗之中,一“怜”一“忆”,均是诗人对家人的怜惜与挂念,首联的“独看”与尾联的“双照”遥相呼应,正道出了诗人渴望与妻子团聚的迫切心情。“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两句则将妻子描绘成冰肌玉骨的模样,从侧面道出了诗人内心的一腔温情。清代浦起龙在评论此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点评得恰如其分。

这种思念家人时的柔美笔调,在另一首月夜诗《一百五日夜对月》中更是一览无遗。“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全诗的意境,均由“无家”二字而出。寒食节的夜晚,诗人杜甫没有家人陪伴左右,思及亲人,泪水似金波一般流淌而下。他想:若是伐去了月中的桂树,月轮或许会洒下更多清辉吧?可临到离别时它偏偏绽放了丹桂花,令人不禁想象月中的嫦娥双眉微蹙的模样。牛郎与织女在每年的七夕尚能团聚,可诗人与妻子团聚之日却遥遥无期。和《月夜》一样,此篇借月抒怀,使诗句中的离愁更添了一份朦胧美感。

此诗确是写诗人的离愁,同时也是写千门万户的离愁。同沐在一片月光下,同枕一样的星河入梦,“无家”所指并非仅仅诗人的“小家”,更是由近及远,由自身及万民的千家万家。它牵绊着杜甫的心痛与担忧,道出的是整个社会“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惨痛状貌。但如此令人悲痛的社会现状,只要触及对家人的摹写,立刻变得柔和温馨起来,笔下的文字被罩上一层暖意,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现实主义笔法。由此,笔者将对诗人内心进行探因,发现这一特殊笔法背后揭示的是诗人杜甫用家庭的温情与归属感掩盖可怖战争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感性与理性兼具的完美人格。

论杜甫以家人为题材的诗作(3):http://www.chuibin.com/wenxue/lunwen_20587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