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FDI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4-11-25 21:57来源:98829
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推广,国内学者开始研究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的区域差异。

FDI指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定义为: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孙樱铭(2008)认为FDI既包含了资本投资也包含了知识和技术的投资,因此FDI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才会更加广泛而深远。

(二)FDI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普遍研究认为FDI如果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其主要贡献在于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崔建军,吕亚萍(2014)认为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和资本积累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能带动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关于FDI的资本积累效应,H.Chenery和A.Srout(1966)在研究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时,提出了的“两缺口模型”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可能存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刚性而制约经济发展,引进FDI不仅通过弥补储蓄和外汇缺口,而且可以改变其经济和产业结构。

关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其理论基础来自于Lucas(1988)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内生增长理论产生。该理论认为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这三个因素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且技术可以成为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长期动力。FDI进入一国的同时,还带来了新的中间产品、高质量生产研发技术和新的员工等,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给一国经济带来持续增长。沈坤荣、耿强(2001)构建内生增长模型对FDI对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并检验了中国FDI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发现了FDI的增长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的增加但是,也有学者认为FDI与一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总为正相关。邱斌、杨帅、辛培江(2008)认为FDI也可能对国内资本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国内资本投资的企业与外商投资的企业差距进一步拉大。一国能否从FDI的经济效应中获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金融市场是否健全,这也是很多对发展中国家数据采取实证研究不能得出FDI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原因。

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相对于引进规模的滞后性严重制约了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的贡献并不明显。因此,在现阶段中国是否已经形成FDI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的较成熟的市场,各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FDI促进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

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推广,国内学者开始研究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的区域差异。仲鑫,陈相森(2012)从FDI的数量和FDI的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地级城市间FDI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城市间FDI数量差异比质量上的差异更为显著,且我国利用外资正处于从数量型引资向质量型引资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阶段应关注如何提升引资质量。崔建军,吕亚萍(2014)利用1998年到2010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外国直接投资(FDI)得经济影响因地区而异,其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对西部地区也有促进作用,而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相关性不明显。吴海兵,李华(2013)通过定性分析和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现在中部地区FDI对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用不够明显。当地政府在制定FDI引进政策时应注重技术引进,将其作为引资的标准之一,外商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提供优惠政策。李汉君(2011)认为分析了我国FDI流入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认为FDI规模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正相关。劳动力成本与FDI规模负相关,基础设施与FDI规模正相关;经济开放度对东部地区FDI有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有负效应。研究显示东部地区FDI高于中西部,其重要原因在于占据了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 FDI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chuibin.com/wenxian/lunwen_20509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