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养老金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20世纪中后期,受美国
金融
危机的波及,全球各国
经济
发展缓慢,突出的老龄化问题随之而来,西方各国的养老金制度
管理
面临许多新挑战。由此,各国学者开始养老金制度改革进行
研究
。37029
保罗.A.萨缪尔森(1958)通过运用一般均衡理论,建立代际交叠模型[ ],对养老金相关内容进行论证,至此之后,各国学者着手对养老金理论探索研究。
亨利.艾伦(1996)以帕累托效率为研究标准,提出养老金制度选择的“艾伦条件”,即当市场利率小于人口增长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时,在现收现付制下,代际间的帕累托有效配置可以实现。
费尔德斯坦(1974)详细研究了对养老金是否对储蓄产生影响。在二十世纪后期,世界各国养老金逐渐出现支付危机,由此各国不断深入对养老金的研究[ ]。
Auerbach,Kotikoff(1987)创造性地建立了 A-K 模型,实证分析了现收现付制转向积累制产生的经济影响,提出了养老金进行私有化改革有利于增加稳态经济的资本存量,激励劳动供给,提高社会福利。
斯蒂格利茨(1999)通过研究养老金制度私有化改革,认为养老金私有化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和高额成本,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能盲目照搬,要根据具体国情进行改革[ ]。
论文网
罗伯特.霍尔茨曼等学者对斯蒂格利茨的观点作出改进,提议创建“多支柱”养老金制度。1994年,世界银行有关专家通过研究和调查,第一次提出“三支柱”的养老金管理模式。“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体系,通常由政府强制性建立;“第二支柱”为企业自身组织建立的补充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养老金体系。“三支柱”模式观点提出后,快速得到发展,在各国被广泛的运用。在世界银行之后,在1995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三层次”养老金体系,“第一层次”为基本养老金,消除老年贫困是其主要目的;“第二层次”为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账户,对收益有强制性要求;“第三层次”为补充养老金。相比较可见,国际劳工组织的“三层次”养老金模式,对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和老年人权益的文护更加注重。
从上述国外学者研究养老金制度的成果可以发现,这些研究都是以经济学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通过建立
数学
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以现实社会中养老保险遇到的具体问题矛盾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更加重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国内
文献
回顾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我国逐步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人口老龄化加剧,学者们致力于对养老金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探索。1951年,我国建立起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养老保险体系进行建设,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然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养老保险制度也出现诸多问题。
周小川,王林(1994)提出养老金征缴可采用积累模式,建立个人账户[ ];李绍光(1998)通过对西方养老保险理论研究分析,作出相关科学
系统
的评价[ ];郑功成(2000)简单概括养老保险的理念,探析了公平与效率目标间的平衡,就具体阐述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职责与职能[ ];刘遵义(2003)对基本养老保险与个人账户积累制相结合的模式设计出相应的“补足制”;封进(2004)提出我国仍应坚持实行以现收现付制为主体的养老保障制度,以此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郑秉文(2006)提出我国要根据我国人口、经济发展等实际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毕小龙(2006)指出我国应建立多层次的弹性养老保障制度,具体包括强制社会统筹养老,个人账户养老,补充养老等[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工业机器人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
跨国公司理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亚临界水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文献综述
全域旅游和县域旅游文献综述
小企业会计准则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数据挖掘项目型企业CRM文献综述
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大学生人文知识素养文献综述
滚动轴承和模糊聚类算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