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研究现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进出口,直接投资、还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对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什么是吸收能力呢?其实就是获取知识,同时并能利用知识的能力。从目前来看,学术界对于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的研究角度都不同,分别从一个或是多个视角进行对吸收能力的测度。27459
Temple(1998)研究发现:技术溢出程度受到贸易国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要想技术溢出被吸收,需要人力资本达到一定的阈值。Borensztein(1998) 将人力资本作为吸收能力的代理指标,用受教育的年限来表示人力资本,在对贸易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溢出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溢出效应与人力资本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从而使得企业乃至国家的生产率得到提升。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门槛效应”。其结论也得到了Griffith(2000) 和Benhabib(2003) 的支持。Olfsdotter(1998) 通过研究发现,有四个方面会对一国或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别基础设施状况、经济开放程度、人口增长率、政府政策及行政效率,他们都对其呈现出正向促进作用。Keller(2004) 为了更好地测量吸收能力对技术效应的影响,他将R&D投入和人力资本水平纳入到吸收能力的衡量指标中,发现他们都能对国内技术扩散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论文网
国内学者也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做出了研究,阚大学(2010) 运用系统广义距估计得出,中、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受到吸收能力的影响,但影响效应都很小,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制约;东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受到人力资本的影响。陈岩(2011) 通过运用6年省际面板数据得出,对外投资的逆向效应受到跨国公司所在省的吸收能力的影响。李梅和金照林(2011)研究认为,中、西部地区OFDI对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显著,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差异。张宏(2012) 通过对30个省的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在10.5038和50.4804两个点上存在双门槛效应,两点之间来能表现出明显显著。彭继增、黄昕和邓伟(2013)构建了C-D函数,利用OLS分析,研究得出逆向技术溢出存在但不显著,要想提高吸收能力需要改善相关的经济指标。
(二)OFDI技术溢出存在性研究
1.基于技术进步视角
    在传统理论中,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技术的提升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有决定性作用。现代理论认为,无技术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吸收OFDI逆向技术溢出带来的技术得到优化提升。
Helpman(1995) 运用R&D溢出回归模型验证了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并且发现进口国能够获得其贸易伙伴国的逆向技术溢出,由此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Fosfuri and Motta(1999) 、Neven(1996) 和Siotis(1999) 的理论表明,落后的公司可能会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获得被投资区域的特定知识。
刘凯敏和朱钟棣(2007) 通过运用实证检验发现得出,为了提高TFP我国应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孙欢欢(2010) 通过运用L-P模型得出,中、东、西部的溢出水平各不相同,东部最为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何一鸣和张洪燕(2011)借助经典R&D溢出模型,分析得出R&D资本存量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刘明霞和王学军(2009) 认为OFDI对R&D存在显著逆向溢出效应,并且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异影响溢出效果。屈展(2011)运用Eviews和DEAP软件,得出与上面学者一致的结论,并推算出:OFDI存量每增加1%,R&D提高0.006%。罗丽英和郑兴(2015)则认为只有当人力资本高于门槛值时,行业内OFDI才能对技术进步有正向显著效果。
上一篇:水果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RBF神经网络智能故障诊断...

技术贸易壁垒对江苏省中...

技术性贸易壁垒玩具出口...

海带育苗技术及产业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SEO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

B2C电商平台退货逆向物流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