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4 其他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9

2.5 本章小结 10

3 网络仿真技术及仿真工具 11

3.1 网络仿真技术 11

3.1.1 网络仿真的概念及原理 11

3.1.2 网络仿真的应用及发展 12

3.2 网络仿真工具 13

3.2.1 NS3的简单介绍 13

3.2.2 NS3的仿真流程 14

3.3 本章小结 18

4 异构无线网络的仿真实现 19

4.1 WIMAX网络模型 19

4.1.1 基础设备 19

4.1.2 基本配置 21

4.2 WIFI网络模型 22

4.3 多模节点设计 24

4.4 异构网络环境具体实现 26

4.5 本章小结 28

5 仿真场景及结果分析 29

5.1 异构网络的有效性验证 29

5.2 异构网络性能分析 31

5.3 本章小结 33

6 结束语 34

致  谢 35

参考文献 36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以来,移动通信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近年来,各种新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不断涌现,网络类型越来越丰富,单一的网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多的业务需求。在这种网络环境下,人们意识到,只有将各种无线接入技术联合起来,充分利用每一种技术的优点,使各个网络相互补充,才能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服务,满足人们各种类型的通信需求。未来的无线网络将必然朝着“融合”发展。

1.1.1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

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许多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它们能为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业务服务。但是由于这些无线接入技术在覆盖范围、传输容量、传输速率等方面各有长短,不管哪一种无线网络,对于不同的业务需求都无法做到一一满足。而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要想创建一个具备所有功能的崭新网络来代替已有的无线网络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人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已有的各种网络互联互通,从而能在各种网络之间实现通信的连续性。如图1.1所示,随着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现有的无线接入技术和即将涌现出来的新型无线接入技术相互叠加,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可以提供各种服务的网络体系。在未来网络环境中,异构性和融合性将成为主要特征。

上一篇:MC13213+ZigBee物联网通信节点的通信性能分析与测试
下一篇:在线考试系统判题系统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读书交流分享》APP的设计与开发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系列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大学生课堂教学管理与...

教育技术学专业技能学习网站的设计

基于Android的电子拍卖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Web应用的致胜公司企业内部培训系统设计

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大淘宝网的虚假交易研究

浅谈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的制度构建【1868字】

日语论文中日酒文化对比研究

新疆农林高校學生昆虫生...

淮安市高校足球运动损伤问卷调查表

2021年什么行业赚钱,适合...

发酵米粉优势菌株的发酵特性研究

个案管理茬老年糖尿病患...

激光模拟训练器材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