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一朗读教学的概述1
(一)朗读的概念1
(二)朗读教学的概念1
(三)朗读教学的意义2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3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3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主要问题6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主要问题的成因7
三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可采取的策略8
(一)提出明确且具有层次性的朗读目标8
(二)结合实际教学情境,选择适当的朗读方式8
(三)引导学生调动生活储备,朗读与思考相结合9
(四)健全朗读的评价机制10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11
参考文献13
附录13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说过: “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①由于理论指导的欠缺、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教师资源的优劣等等各方因素的影响, 使得现阶段的朗读教学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针对朗读教学日趋形式化的这一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朗读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会欣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 朗读教学的概述
(一)朗读的概念朗读,有声语言中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表意。即通过对文意的准确理解,再以准确的语音去表达意义。朗读在中国有着十分古老的历史。从孟子的“诵其诗,读其书”的说法中,我们可以推断朗读大致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 俞平伯老师在讲到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一般的阅读,仅仅能够达到“泛览”的程度,只有通过朗读或吟咏,才能够深入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真意。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的目的也是在提高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融入情感,感受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