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问题设计对微课学习中注意力的影响研究(2)
二
文献综述
(一)微课 当今,微课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微课程同时受到了教育领域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对微课中注意力的影响研究甚少,推进速度慢,范围较为狭窄,所以这意着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以及提高学习者注意力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我们所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设计师 David Penrose 在 2008 年正式提出。微课最早的雏形是美国的“60秒有机
化学
课程” , 它是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教授提出[2]。其目的是为了让非化学专业的人士在非专业场合也能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希望它可以运用到其他的学科及领域。 近年来,随着微课资源的不断涌现,国内一些专家对微课设计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与研究。郑小军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短、小、精”为主要载体的微视频形式进行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发的一种具有趣性的学习资源[3]”。黄建军、郭邵青认为微课是以新课标的标准,在符合教学实践要求的基础下,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微视频,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组合成各种教学资源[4]。余胜泉则从学习元的角度出发,他认为微课不止是一种学习资源,而是在这种微型资源上又添加了教学服务的小型化教学课程,具有小型的资源、学习的活动安排以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功能[5]。 此外,影响微课学习的因素也是研究中的重点。我国更加注重教学,对微课的研究重心大部分集中在微课征集评选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但问题设计对微课的整体学习效果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来讲,上述研究对于微课概念的普及,微课资源学习平台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却忽视了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因此我国对微课问题设计的研究以及影响微课学习的其他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对微课的资源建设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系统
化。微课对学习环境、传播媒介以及学习资源的要求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在一个较为嘈杂的环境中即使学习者很想集中注意力去进行微课学习,最后的学习效率也不是很高,噪声的干扰对于人们的心理状态、集中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噪声会降低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或活动的能力[6]。传播媒介也是影响移动学习的又一重要因素,它是进行移动学习的载体,要具有屏幕清晰度好、显示分辨率高、存储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以便于学习者克服视觉疲劳从而专注进行流畅的微课学习[7]。本研究之所以会选择问题设计在微课学习中对注意力的影响研究,首先,因为微课本身是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授课方式,多以 PPT加教师讲解的方式出现,整个课程当中都会伴有文字与图片的出现,所以,图片、文字与视频都不会对学习者注意力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带有问题出现的微课则不同,它给微课创设了具有悬念的学习场景。其次,试想如果微课在讲解过程中引入了问题,学生们必然会马上警觉,注意力立刻集中,或当学习者被告知微课中有问题出现时,学习时就会更加专注的去观看微课。 (二)注意力 注意力是对某一对象的观察与认知,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是人类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注意力则是后四者的准备状态[8]。从目前研究来看,注意力的培养可通过对注意力本身进行外在干预,用一些特定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程度,或是通过改变教学情境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张灵聪设计的“注意稳定训练仪”就是通过外在的干预用特定的仪器利用学生的意念去控制提升注意力,同时此方法还对运动员,司机,学生稳定注意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9]。孤立的注意力是不存在的,注意力是我们心理状态与认知过程的反应,脱离注意力的一切认知过程都是毫无意义的。吴建祖、曾宪聚认为注意力不是一个单一存在的概念,在不同理论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并根据大脑层面的三种注意力包括选择性注意力,执行性注意力和注意性警觉将注意力分为了注意性洞察,注意性承诺和注意性选择三大类[10]。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我们每天都会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哈伯特西蒙早在很多年前曾提出大量的信息会消耗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11]。对于我们有限的精力来说,注意力的有效配置变得越来越为重要。 目前,如何利用移动设备提高和维持学生注意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专家在这方面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研究。王立武分别从创设教学情境明确教学目标、创设影视化镜头语言符合学生的视觉观察规律、突出微课教学画面焦点、掌握学生注意,强化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和教学悬念以及合理控制微课时长与语速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微课学习中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问题[12]。曹培杰通过构建自主型课堂教学、自我
管理
训练和互联网使用建议三个方面的注意力培养方案,提高了学生注意力品质,尤其在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广度上具有明显的效果[13]。杨现民认为移动学习的最佳选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表现效果,在进行移动学习的材料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注意力,兴趣以及信息呈现方式等因素。得出了兴趣与注意力之间、注意力与学习效果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当兴趣单独对注意力产生显著影响时,信息的呈现方式和兴趣则对注意力不会产生相互影响。而当信息呈现方式和兴趣之间与注意力和信息呈现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时,信息呈现方式、兴趣以及注意力则不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相互影响[14]。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微课资源弥合学生差异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
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笑点的性别差异以对笑话的评定为例
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