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同伴提名法。这个方法要求每个学生分别对全班同学按照3个类别进行分类:欺负类、受害类以及无关类。研究者向儿童呈现照片,让儿童将之分到自己认为合适的类别,也可以通过用给学生自己班级的名单的方式,让他们对其他同学做出分类,指出哪些同学是欺负者,哪些是受欺负者,哪些是非卷入者。Bowers,Smith&Byme等(1994)在测量中规定,凡得到50%或以上的同班同学提名为欺负者而且33%以下提名为受欺负者的学生被归于欺负类:凡得到50%或以上提名为受欺负者、33%以下提名为欺负类的儿童归于受欺负类;被提名为欺负者或受欺负者各有33%以上归为欺负/受欺负类。剩下那些被提名为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均在33%以下的被归为无关类。
上一篇:基于低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自我概念与利他行为及其关系研究

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