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及其与同伴关系调查(2)
3.欺负行为的成绩和家庭经济情况差异 11
4.欺负行为的其他情况 11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 12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与同伴关系的关系 12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12
吹冰、结论 13
参考文献
: 13
英文
摘要
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行为及其与同伴关系的调查
一、引言
欺负行为,作为一种攻击行为的特殊类型,是经常发生在儿童之间尤其是中小学生之间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关于欺负行为,一直以来是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持续关注研究课题,虽然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最早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学者L.伯克在1897年发表的《嘲弄与欺负》(Teasing and Bullying)一文,但是关于欺负问题
系统
研究的开端是20世纪70年代挪威心理学家Dan Olweus出版的《学校中的攻击:欺负者和替罪羊》(Aggression in the schools:Bullies and Whipping Boys)(1978)一书,由此开始,校园欺负行为才慢慢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欺负行为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我国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1999年,山东师范大学的张文新等学者针对我国中小学生关于欺负行为的普遍性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成为国内关于欺负问题的首批研究者,随后的研究者关于欺负的影响因素和对欺负的干预也进行了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关于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由于欺负行为的隐蔽性,仍然有大量的欺负行为存在于校园中。已有研究发现,欺负行为作为攻击行为的一个子集,无论是对受欺负者还是对欺负者自身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欺负者由于经常欺负他人而招致同伴群体的排斥,欺负行为对后来的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具有预测作用。而被欺负的儿童则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退缩、孤独、学习成绩下降和社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同时,受欺负的学生还容易产生报复心理,由受欺负者变成欺负者,导致其以后的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社会治安。
本研究通过以徐州市铜山实验小学为例,对铜山实验小学的四、五、吹冰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预了解铜山实验小学关于欺负行为的普遍状况与基本特点,同时通过同伴关系问卷,探讨同伴关系与欺负行为的相关关系,希望可以为今后关于欺负行为的研究和干预提供一定依据。
二、关于欺负行为的
文献综述
(一)欺负行为的界定和类型
学校欺负行为的最早研究者,挪威心理学家Olweus(1996)关于欺负行为作了如下界定:当一个儿童在一段时间内重复遭受来自另外一个或多个儿童的负面行为,造成受害者心理或者身体的伤害与不适应,这个儿童就是在受欺负。这里的负面行为包括言语方面的行为,如辱骂、戏弄、威胁人、以及给别人起绰号等,也包括身体方面的行为,如踢、打、抓、推、勒索别人钱财和抢夺别人所有物等。
学校欺负行为研究的权威,英国的心理学教授 Smith(1991)认为:欺负行为可以被归属为攻击行为的一个子集,与一般意义上的攻击行为一样,欺负行为是指有意的造成接受者的伤害的行为,这种伤害可能是身体的,或者是心理的。但与一般的的攻击性行为相比,欺负行为具有以下三个根本特征:(1)欺负者与被欺负者力量上的非均衡性,通常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表现为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以强凌弱;(2)重复发生性,欺负者和被欺负者有时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稳定的欺负与受欺负关系。(3)行为的故意性,也称为未受激惹性,通常是欺负者在未受到激惹的情况下对受欺负者故意采取的攻击行为。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基于低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自我概念与利他行为及其关系研究
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