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教师的主体性研究(2)
自从《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后,很多学者以及在职老师都在研究并且进行实践,但是成效并不是很显著。笔者以为,推广生本教育不等同于完全地以学生为中心,而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儿童虽然具有学习的天性,但是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启蒙,学生的学习会很难进行。 发展生本教育就是要改变师本教育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将教学转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的双边活动,坚持教学过程的“双主体论”。
一、生本教育和教师主体性的基本内涵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
生本教育是由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它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学而非教师好教,即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2] ,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对学生生命高度尊重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这三个理念准确地反映出现代教育的需求和趋势。
1.一切为了学生
生本教育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人要生存,就要学习。在人一生的生存过程中我们必然要面对各种新事物、新环境,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去了解、去适应它们,才能让我们尽力去克服生命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才能让我们作为人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价值就在于让孩子们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发展。
2.高度尊重学生
人具有学习的天性,人生来就是主动的学习者。学生在属于他们的纯真世界里,对于学习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就像还是儿童的时候,他们对于生存世界的适应性并非由成人所教,而是来自于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于孩子们来说,教育就是激活他们潜在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校的怀抱中认识自己,看清自己,以进行有选择的学习。生本教育倡导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经验。
3.全面依靠学生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身上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强调依靠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行教育。借助学生全部的内在力量,包括既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可以托付于学生的那一部分托付给学生,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满和充实地人生”。[3]
(二)教师主体性的内涵
要理解教师主体性的内涵,首先我们要对主体以及主体性有一定的认识。主体在哲学意义上来说,是与客体相对应的存在,指的是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客体存在意义的决定者。而对于主体性内涵的界定,国内国外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说法。在西方近代哲学中,理性主义哲学家认为人是思文的主体,从思文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方面去理解主体性,而非理性主义哲学则是从人的情感、意志、直觉等来理解主体性。目前我国学者有人认为:“主体性是人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4] 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所谓主体性,也即是能自觉认识、掌握、超越各种现实客体的限制和制约,能在与客体关系中取得支配地位,能按照自主的目的能动地改变现实客体的一种人的特性。”[5] 虽然说法不一,但是我国学者对于主体性的认识都坚持主义的哲学立场,即在认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能动、创造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
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
国内外STEAM案例分析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
当代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