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小学“请家长”现象的反思(2)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曾经说过:“帮助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帮助他们的父母”。也就是说在学校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更具有引导作用。
并且,传统上教育完全依靠学校,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也在逐渐增加。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新局面。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以家校通和“请家长”等形式为主。
而在参与小学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更多的是采取“请家长”的方式。“请家长”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具体方式之一,虽然有其优越性,但问题也更加凸显,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深入展开小学"请家长”现象的反思,以达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寻求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1.“请家长”现象的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知道,小学生送进学校后,和教师在一起的时间比家长还要多,但不能说脱离了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家庭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学校的伙伴;家长是生活中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的支持者。往往教师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教育学生,也就是说,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通力合作,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两者缺一不可。正因如此,很多教师过多借助家长的力量,动辄打电话“请家长”或让学生自己把家长叫来。
有些老师把请家长当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活动,特别是小学。在小学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无非是学习,纪律和交朋友,除了通过家校通发短信就是“请家长”:学生的作业没做,请家长;学生没穿校服,请家长;学生乱丢垃圾,请家长……大多数都是学生表现不好的情况下找家长,而家长来到学校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一顿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这种沟通方式非常不满意,很难接受这种兴师动众地批评自己。并且,家长来校之前学生还要被叫到办公室进行长篇大论的言辞说教。显而易见,老师把“请家长”当作处理学生问题的万能药。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对教师“请家长”并不领情。相反,被“请家长”的学生会因为这些讨厌一门课,更有甚者会和老师记仇。而且最终导致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具有强烈的自卑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请家长”应符合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
在“请家长”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罪于家长,期待家长武断地帮助自己处理问题学生,把“请家长”当成推卸责任、出气解气的渠道,而最终忽略了“请家长”这类教师与家长沟通形式的真正作用。最后,老师和家长都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对待学生也没有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随着生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处于断乳期的小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变化日益加速。属于发展的关键期。就单方面而言,把教育的重任全部交给学校,
确切的说是交给教师,或者说全部推卸给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接受到的往往是缺失性的教育。要想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合作交流的作用不容忽视。“请家长”作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合作的形式之一,具有整合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作用,能够达到更大的教育效果,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并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下,让学生继续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灵,完美的人格,和优良的性格,以及优秀的行为表现,最终获得健康的发展。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静默的研究
下一篇:
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与调查分析
小学生作文题材拓展研究
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的家...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