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徐州市聋哑教育事业初探(2)
一、徐州聋哑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一)市区、县区聋哑学校的建立
解放后,我国建立了为人民谋福利的政权,人民当家作主,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上也得到妥善安排和照顾,政府鼓励开设特殊教育学校,使未成年儿童获得文化知识。这一阶段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以聋哑学校为主,有以下几所:
1、徐州市第一聋哑学校
1950年9月,徐州市聋人郑斯立与妻子马文贞在户东巷16号创办了一所“聋哑私塾”,这是徐州市的第一所聋哑学校,也是现今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前身。
这所私塾的教室原是郑斯立自家的三间平房,占地面积不到一百平方米,设备简陋,第一年仅招收到4名聋生。1953年9月,经徐州市教育局备案,将“聋哑私塾”取名为“私立徐州市新华聋哑小学”,学生共有13人。1956年7月,学生达到30人左右。同年9月,该校更名为“徐州市聋哑学校”,成为公办学校。1984年9月,聋哑学校改名为“徐州市第一聋哑学校”。
该校分别于1959年、1965年、1967年、1972年四迁校址。1972年学校最终将校址迁到了徐州市南郊三官庙村北,面积共1060平方米。1977年8月,学校将北院进行了扩建,并且改了校门,聋哑学校面积由此增至22000平方米,达到学校建校来最大规模。
在学校建立初期,学生主要学习看图识字、算术以及学校自编的手语,职业课有木工和缝纫两种。从1959年到1964年期间,实行吹冰年学制,1964年8月,学制改为十年制。学校开设了语文、
数学
、律动等课程,此外,在1960年增加了农艺课,新建鱼塘和农场后,学生的主要职业课是农活,学习种植蔬菜,并能做到蔬菜自给。学校根据学生年龄、体力、劳动技能繁简的情况分年段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充分考虑到了聋哑学生的实际情况。低年级主要采用口语教学,手语主要采用通用手语,但也混用了徐州和南京的地方手语。 “文革”期间,这所学校也和其他学校一校,受到冲击,1978年文革结束,聋哑学校革委会恢复为“徐州市聋哑学校”,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开始恢复,各项教学工作逐渐开展,规章制度也建立起来。
1978年以来,学校共设语文、数学、常识、思想品德、体育、美术、律动(即
舞蹈
、打击乐)、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等十几门课程。其中的职业技术课程内容丰富,有木工、缝纫裁剪、编结、织绣、修车、理发、种树养花、糊纸盒等,职教教师人数也有增加。按照职业教育课程的难易程度,学生从三年级到八年级的课程内容也不同,三年级时开始学习糊纸盒,到八年级时可以独立完成服装制作。
2、睢宁县聋哑学校
1960年,睢宁县曾在府前街开办过一所聋哑学校,但是由于当时正处于国家
经济
困难的时期,至1961年6月学校迫不得已停办。
3、铜山县聋哑学校
1976年8月,赵生祥、孙敏言根据徐州市教育局的要求,在铜山县创办了一所聋哑学校,校址在大庙公社侯集村。学校由铜山县文教局管理。
建校初期面向徐州地区丰县、沛县、睢宁、和铜山四个县招收10—12周岁男女聋哑儿童入学。1984年,徐州市教育局正式接管铜山县聋哑学校,将学校更名为徐州市第二聋哑学校。1976年时,学校只有3个班,在校学生55人,教职工9人,经过不断的发展之后,学生人数以及教师人数均有所增加,到1985年,学校共有12个班级,学生241人,教职工50人。
建校时由于教学基础薄弱,实行五年学制。开设了语文、会话、作文、写字、数学、体育、律动、常识、手工等课程。1983年时,学校又增设了缝纫、裁剪、木工、理发4门职业技术课,课程种类更加多样。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
初中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研究
杭州市小学高段学生解题...
杭州市小学中段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杭州市小学新教师家校沟通现状的调查
杭州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
杭州市小学低段学生写话的现状调查及研究
杭州市小学家长参与家庭作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对幼儿园范画教学的反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