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2)
外国科研学者发现,经历学校教育而得到的学识只占据一个人平生所得知识的3%。这表明,大部分的知识是在生活中学习。自学所得的知识虽不能全部取决于家庭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家庭教育对孩子自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日本教育界人士认为,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形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家长能很好的成为孩子的启蒙老师,那么家庭教育所产生的能量是无可限量的。
3.家庭教育方式的含义
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选择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笔者对家庭教育方式的理解,主要参考了《家庭教育辞典》中有关“家庭教育方式结构”的诠释 和邓佐君主编的《家庭教育学》中的看法 。可以这样理解: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在教育孩子时家长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教育方法。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要有同情心,不在成人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引起孩子行为的原因,要顺着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多是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找到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首先是父母要完善自身,提升自己的素质。新型的教育理念认为,人无完人,长辈也有犯错的时候,他们有时也会错怪孩子。同时,受到新观念的影响,长辈也应该尝试接受新型教育观念,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接受来自孩子的新思潮、新想法、新教育,紧跟教育的潮流。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还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因为孩子年龄小,相应的生活经验太少,要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就特别需要长辈在品德行为、智力开发以及生活能力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选择怎样的家庭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很好的成长和发展,是家长们务必注重的一个问题。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及家庭教育方式的作用
1.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练习或是因耳濡目染,一点一滴形成并巩固下来的。无论时间是长是短,一旦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都会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有所体现,而且会成为小学生不可缺少的东西。如果没有按照习惯办事,就会产生不适感,因为此时小学生对习惯已经产生了依赖。
良好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的氛围中潜移默化而养成的。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重的,他们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在此期间进行教育,必然事半功倍。
2.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形成中的作用
鉴于小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小学时期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于是家庭成为了进行教育最合适的地点,家长便担负起了塑造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父母和孩子可以依靠一个较长的时间和父母的感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生树立榜样,同时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使孩子意识到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自身需求的。总之,家庭教育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的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3.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习惯是通过多次练习将一些行为融入生活方式中的条件反射。它不需要他人监督、指示,也不需求几许自身的意志。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成若天性就是说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将会伴随人的一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变。如果对孩子始终以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要求,久而久之就会固化成孩子本身的一种需要。从很多伟人成功的事例中可以发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下一篇:
高中生防御性悲观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笑点的性别差异以对笑话的评定为例
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与对策
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