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挫折导致个体课堂侵犯行为发生
米勒、多拉德认为,挫折是引发侵犯行为的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从挫折到侵犯中间有一定的影响要素,而伯克文茨认为挫折导致了具有准备姿态为前提的侵犯行为,从而引发愤怒的感觉,而愤怒则是介于挫折到侵犯之间的影响要素。 在语文学习中,由于个体先天差异,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教育对象对于语文课文或者字词句的理解存在困难,从而引发了挫折感。而教师往往为了教学进度而刻意忽略掉这部分教育对象,导致教育对象的挫折感增加,同时对周围人的学习情况产生愤怒和嫉妒的情绪,导致了这部分教育对象的在语文课堂上的侵犯行为。
上一篇:隆德四中语文导学案实施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下一篇:农村小学生晚托班现状探究+文献综述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

新疆莎车中学微课适应性调查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

中学生课堂德育刍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中学课堂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

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及原因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